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音乐教学要关注倾听意识和品质的培养
作者:毕咏梅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低年级  倾听意识  小学  音乐教学 
描述:音乐教学要关注倾听意识和品质的培养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作者:方红加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内容  符号语言  数形结合  解题方法  学生数学思维  解题能力  几何画板  复习效果 
描述:许多原本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会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认为高中数学过于晦涩,逐渐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出了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一般
理性思维品质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林爱春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  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  阅读技能  语言信息  课文教学  阅读策略  课堂教学  动态活动  阅读教学 
描述:,真正提升阅读能力。那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搭建科学的理性思维,笔者通过不断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可行性尝试。一、优化课程资源,“筛选”和“开拓”并举受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的限制,我们经常处在“赶”
如何运用情景教育
作者:陆登瑜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动机  情感体验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  调动学生  学生为主体  小学生  情景教学法 
描述: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法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老师创造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体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小学生快速地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法,它主要凭借具体的形象和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计算题教学中的算理和算法
作者:彭文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算理  算法  小学数学  教学内容  教师  计算方法  计算题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 
描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只注重计算题的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而忽视了计算题教学的算理,致使学生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因此,探究算理与算法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平衡对于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两次教学《恐龙》片断的体会
作者:许乃昌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内容  恐龙  打比方  片断  第二自然  具体分析  阅读教学目标  形态特点  构段 
描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0课《恐龙》的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特点,作者运用了典型的总起———分述的构段方式。第一次教学时,我抓住了这种构段方式,从"千奇百怪"入手,说明恐龙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再抓住文中运用的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方法,具体分析雷龙、梁
《分数的意义》教学
作者:张元友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五年级  老师  苏教版  教学过程  激趣  猜谜 
描述: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3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营造氛围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听课,我的心里非常紧张。现在真可以说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听说大家都喜欢猜谜,那谁能用老师现在的心情做谜面,打一个数?
《分数的意义》教学
作者:张元友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数单位  教学内容  香蕉  苹果  老师  营造氛围  理解意义  教学过程  激趣  平均分 
描述: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3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营造氛围师: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听课,我的心里非常紧张。现在真可以说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听说大家都喜欢猜谜,那谁能用老师现在的心情做谜面,打一个数?
让小学数学教学活起来
作者:陈培香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内容  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  小学生  新课程改革 
描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制约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呢?1.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引课探究
作者:方宗保  来源: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教学内容  教师  学习兴趣  探究  课堂效率  德国教育  思考  课堂教学  第斯多惠 
描述:每次下课都能听到学生相互问"你听懂了吗?""这节太难了。"每当听到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得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而课堂恰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关键取决于此。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作文章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