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条件探讨
作者:张宜祥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教师  过程与方法  解决问题  初中  探究性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  最近发展区  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 
描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将承担越来越重的责任,历史教学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历史课程标准》在阐释“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对历史学
新课标理念下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方法初探
作者:陈德利  来源: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言文  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描述: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21世纪新的教育形势,如何加强文言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和提升中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本文从"创造情境法"、"诵读法""多媒体法"等几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小议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作者:沈娟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导入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描述: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介绍了四种课堂教学导入技巧,论证了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种课内阅读教学方法之浅见
作者:陈建来  来源:教师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更新观念  意义方法  阅读教学 
描述:课内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形成终身阅读能力的关键,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认识不够,针对这种现象,加之本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感受,特把本人对课内阅读教学三种方法——以点带面式、自我挖掘法、相互讨论法的肤浅理解拿出来与同仁交流。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叶荣柱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有效性  课堂教学 
描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重点从四个层面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对策进行浅探,旨在抛砖引玉进一步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教师如何让小学语文书更好地服务于写字教学
作者:钱伟  来源:读写算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自1998年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发布实施以来,各地普遍加强了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对写字教学没有做到应有
非智力因素开发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尝试
作者:梅殿国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挫折教育  智力活动  智力因素  赞可夫  抗挫折能力  家庭小实验  化学学习  认识过程  精神需要 
描述: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兴趣、注意、情感动机等,它们虽然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无直接关系,但这些因素却能促进智力活动,对认识过程起着推动、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地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从而推动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只有当非智力因素参与到智力因素的认识活动,智力活动才能被激活,学生对学习才会表现出最大和积极性。教育家赞可夫曾说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张庆刚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语文教学  创新人才  创新品质  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  创新型学生 
描述: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学校应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创新型学生的责任。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代意识之渗透
作者:蒋万利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师  中学语文教学  意识  农村  语文教改 
描述:渗透和强化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意识,是当前农村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结合我市一些教师的探索实践,就三个方面作些阐发。一、民主教学意识语文教学强化民主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表达机
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思考
作者:宋辉  来源: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关心学生  批评  尊重学生  英语教学质量  初中  关系和谐  爱护  师生关系 
描述: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使自己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