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人本主义思想与中学思想教育
作者:孙海波  来源:科教导刊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本主义  思想教育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 
描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作为西方重要的思想潮流,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符合以学生为本,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规律,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进行扬弃,借鉴其合理的部分,使思想教育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新"读书无用论"与中学教育
作者:董业国  来源:科教导刊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读书无用论  教育方法  中学教育 
描述:新"读书无用论"出现对中学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故需要加强中等教育,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教育发展的多元化,加速中学教育义务化进程,促进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作者:杨树兵  来源:学周刊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语听力能力  教师  学习英语  农村小学  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  英语听力水平  初中学生  听力训练  背景知识 
描述:中考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听力能力,听力分值占到试卷总分的五分之一(占30分)。农村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虽然开始学习英语,但英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有的教师的
浅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者:邬国胜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杂志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践  教师  学习兴趣  中学生  初中物理  激发  学习成绩 
描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各科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教师首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
作者:柏玉龙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杂志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艺术性  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  信号刺激  英语  课堂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描述: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一般从从教师提问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教师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方式,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作者:杨树兵  来源:学周刊·A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语听力能力  试卷  学习英语  农村学生  小学三年级  分值  初中学生  中考 
描述:,所以在学生进入初中时,他们的听力能力相对城市的学生差了许多。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说
安徽省农村地区中学生体育参与现状研究——以明光市为例
作者:刘超  来源: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年级差异  体育参与  性别差异  农村中学生 
描述: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明光市农村中学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体育行为总体水平不高,既存在性别差异,也存在年级差异。学生体育锻炼以自由活动为主,缺乏
创设情景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媛媛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  创设情景  课堂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  启迪学生  小学生  教学情境  学习数学  教学质量 
描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桑庆梅  来源:中小学电教(下)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学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历史教学  教育事业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学  教学质量  吸引学生 
描述: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全面带动了我国教育事业朝向信息化发展,现代教学的技术核心就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这不仅为现代化的教育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还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更好的学习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蒋家姚  来源: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基本途径  培养学生  体育教学过程  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中学生  毛泽东  课堂常规  体育之研究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描述: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上所说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