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谈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
作者:胡业涛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科  信息技术  整合 
描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课程加以有机整合,不但能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还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本文旨在探索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教出“语文味”
作者:蒋万利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师生交流  朗读教学  作业  课堂教学 
描述:语文课堂上的"语文味"应从哪些方面去体现呢?首先,运用朗读读出"语文味"。读是对文本语言的触摸,在朗读中应该凸显"语文味"。可在我们很多的语文课堂里却听不见书声朗朗,即使有也是走过场,充当一种不得不
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作者:张万山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转变观念  兴趣  引导  培养能力 
描述:当今是信息的时代,科技发展带来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培养和引导中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呢?本文从要想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必须转变学生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
作者:何士祥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可持续发展  建构性学习  全体学生  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改革  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 
描述:一、关于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数学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从强调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标准与教师的角色转换
作者:蒋万利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  基础教育课程  角色转换  教学过程  新基础教育  教学研究者  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 
描述:新基础教育课程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开始试行以来,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作为教学活动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
谈如何做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作者:钱士艳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魅力  语文教师 
描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语文教学是否有魅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魅力。语文教师的魅力来自于他的语言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情感魅力。
语文教材与写作积累的关系
作者:潘成红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材料搜集  语文教材  作文教学  知识储备  写作  语文老师  生活积累  材料积累 
描述:谈起作文,任何语文老师都知道要想写出好的作文离不开深厚的积累,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材料搜集和真切体验,是写不出底蕴深厚、才情横溢的美文佳作的。注重材料积累,是作文教学
非智力因素开发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尝试
作者:梅殿国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挫折教育  智力活动  智力因素  赞可夫  抗挫折能力  家庭小实验  化学学习  认识过程  精神需要 
描述: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兴趣、注意、情感动机等,它们虽然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无直接关系,但这些因素却能促进智力活动,对认识过程起着推动、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地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从而推动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只有当非智力因素参与到智力因素的认识活动,智力活动才能被激活,学生对学习才会表现出最大和积极性。教育家赞可夫曾说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刘珍珍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培养使用  阅读中  知识转化  语文学习习惯  老师  终身学习  词典  阅读习惯  小学生 
描述:习惯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巩固下来并养成的一种行动方式。习惯形成后,可以不拖拉,迅速、自动地完成一套动作。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相对于他的一生来说毕竟是短暂的,如果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变化
作者:陈亮  来源:中小学电教杂志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  进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  传递方式  教育教学工作  信息化时代  学校教育 
描述:当前,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引发了学校教育的一系列历史性的变革,实现了知识传递方式的多样化,知识传播途径的网络化,知识传播手段的现代化,知识传播速度的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