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以德育人 渗透情感教育
作者:孔令保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智力教育  数学教学  人生观教育  数学史  情感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素质教育  数学语言  数学老师  数学思想方法 
描述:长期以来,不少数学老师对学生的智力教育十分重视,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教育往往不够重视,加上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过分看重分数,以分数论高低,极大扼杀了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
浅析初中数学的情感教育
作者:周守兵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思维品质  情感因素 
描述: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初中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生的情感教育
作者:李伟敏  来源:教育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重身份  班主任  启发心智  心理医生  办公室  伯乐  老师  好学生  外科医生  学生情绪 
描述:班主任具有多重身份、各种角色:是能公正评判学生纠纷的“法官”;是及时处理学生课间意外的“外科医生”;是能够疏导学生情绪的“心理医生”;是能独具慧眼识得班级里的“千里马”的“伯乐”……笔者认为,班主任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警察”。 用交谈启发心智 去年的一天,课间操结束后,学生回到班级,笔者刚想宣布上课,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小雅,什么事?”她回答:“老师,我早上带来的一瓶芬达不见了,下楼做操的时候还在,现在找不到了,这是我妈刚给我买的。
汪道涵多维多彩的情感世界
作者:孟素  来源:世纪风采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世界  汪道涵  历史意义  海峡两岸关系  汪辜会谈 
描述: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因提纲极具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而载人史册。他的一生,爱国爱家,心系故土家园,情牵海峡两岸……
情感之花盛开:小议数学情感教学
作者:张红  来源: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教学  知识技能  黑格尔  认知信息  数学  教学活动  情感因素  世界 
描述:情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因为有情,世界才如此美丽。黑格尔也曾经说过,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教学活动虽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又时时离不开人的固有的情感因素。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或压抑了学生的情感,甚至“要你学习没商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弃学习。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吴昌明  来源:中学政史地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体验  教学经验  知识学习  情感教育  课程标准  初中  思想品德  新课程改革 
描述: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现状 1.重视认知目标,忽视情感目标。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习作情感
作者:邹德奎  来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习作情感  学习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 
描述: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总是直接跟情感体验相联系。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
放飞情感,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作者:杨栋木 宋永智  来源:读写算(教师版 素质教育论坛)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活起来  兴趣  情感  数学课堂 
描述: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沉闷”问题,本文从“挖掘数学内容的内在情感因素”、“用爱心营造氛围,用真情感染学生”与“制造冲突、展开争论,激发情感”三方面来阐述如何用情感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浅谈小学音乐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金玲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旬刊)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兴趣  小学音乐  审美 
描述:小学音乐作为学生对音乐的启蒙阶段,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鼓励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便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性。
谈谈农村初中数学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作者:谢凯  来源:吉林教育(综合)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课程  读书无用论  思想观念  情感教育  标准实施  农民经济收入  利益诱惑  心理障碍  课堂教学  思想品 
描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初中学生,留守儿童更多,有的班级占到70%以上,这些孩子被父母丢下来,一个人生活,或者丢给其他亲戚照看,他们缺少必要的父母关爱,他们感情缺失,常常形成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障碍。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新的读书无用论出现,许多农民由于受眼前利益诱惑和驱使,让孩子早早辍学,过早走上打工挣钱之路。也有农民本身素质原因,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封建思想残留,重男轻女、娇惯孩子,让孩子养成了我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