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56)
报纸(186)
学位论文(31)
会议论文(18)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687)
人物名家 (3)
饮食文化 (1)
(1)
按年份分组
2016(22)
2012(20)
2010(59)
2009(71)
2008(27)
2000(10)
1993(7)
1985(23)
1984(27)
按来源分组
-1(4)
中国甜菜(4)
植物学通报(3)
生命世界杂志(3)
安徽农学通报(2)
植物杂志(2)
中华农业研究(1)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1)
安徽日报(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甜叶的科研生产有进展
作者:黄应森  来源:生命世界杂志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温州地区  甜叶菊  学术会议  巴拉圭  甜茶  经济作物  百年历史  科研生产  原产地  高产田 
描述:甜叶原产地在巴拉圭,当地作为甜茶饮用已有百年历史。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作物,我国从1977年才开始引种,迄今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几百个种植点试种成功。亩产干叶一般都在150—200斤,高
奇芳佳味甜叶
作者:汪宝树  来源:科学爱好者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奇芳佳味甜叶
甜叶食品利用试验简报
作者:钱敏之 成瑞珊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菊  投料比例  甜叶菊  甜度  试制品  烤焙  糖甙  试验简报  干叶  蔗糖 
描述:甜叶作为一种新的糖源植物,已引起世界上的广泛重视。从甜叶干叶提取的糖甙,味正质纯,甜度高,余味长,无化
甜叶的光周期反应及其变异
作者:工藤政明 古贺义昭 李师融  来源:福建热作科技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品系  变异  花品  甜叶菊  早花  再生苗  光周期反应  临界昼长  开花期  短日照处理 
描述:甜叶(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是野生在南美洲巴拉圭、巴西国境线附近的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当地一直用来作为一种甜茶的甜味料.它的干叶中含6—7%的甜味,相当于蔗糖300
天然甜味剂:甜叶概述
作者:严文光  来源:武汉化工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天然甜味剂:甜叶概述
糖料新作物甜叶
作者:汪涛 朱林甫  来源:中国农垦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菊  甜叶菊  大面积  人类健康  糖料作物  高海拔地区  推广种植  系统比较  叶片  多年生草本植物 
描述:近年来,江苏农垦系统比较大面积地推广种植甜叶,并把栽培这种糖料新作物称为新兴的甜蜜的事业。甜叶属菊科,又名甜、蜜、甜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接壤的阿曼拜伊山脉中
盐碱地甜叶引种观察总结
作者:董书槐 马志贤  来源:北方水稻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菊  甜叶菊  盐碱地  塑料薄膜  形态特征  亚热带  育苗方法  高原地区  叶片  移栽 
描述:甜叶(Stevia reaudiana Boreoni)属菊科甜亚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巴拉圭、阿根廷和巴西的亚热带高原地区,由于叶片中含有甜味物质—甜甙(stevioside)等主要成分,甜度可达蔗糖的三百倍左右
引种甜叶连续二年获得成功
作者:王洪飞  来源:落叶果树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菊苷  甜叶菊  糖料作物  紧俏商品  获得成功  特点和作用  高产地  1981年  干叶  人体新陈代谢 
描述:我们自1981年开始引种甜叶,连续二年获得成功。今年并有批量干叶片出口,受到外商的欢迎。 .甜叶市是70年代中期在世界上新兴起的新型糖料作物,它的干叶中含有 6-13%的甜苷,其甜度为白糖
甜叶大有可为——介绍一种甜味剂
作者:钱敏之 成瑞珊  来源:食品科学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食品中  甜度  糖源  试制品  甜味剂  甜菊叶  干叶  粗制品  水浸提 
描述:利用甜叶和提取的糖或作为糖源用于食品工业上的作法,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原因是人们反对在食品中采用有致癌质疑的人工合成糖精。为此,日本有人提出“回到大自然”的口号,拒用糖精食品。此外,据许多科学实验结果,认为长期或过量的食用单一
国外甜叶甜味成分在副食品中的应用
作者:黄本立  来源:中国调味品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化性质  甘草甜素  甜叶菊  用途  天然物质  试验结果  稳定性  甜味剂  日本  结晶 
描述:七十年代后期国外对于作为天然甜味料的甜叶(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成分及其应用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日本从1971年到1980年这十年间尤其是1975到1979年这五年间,无论在甜叶的农学栽培方面或是在它的成分提取、分析定量、理化性质、生物毒性和用途等方面研究都是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