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83)
会议论文(8)
图书(7)
学位论文(6)
报纸(5)
新闻(5)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143)
人物名家 (36)
(11)
(9)
(8)
(7)
按年份分组
2016(53)
2015(22)
2014(24)
2013(15)
2012(16)
2011(23)
2007(7)
2003(4)
1998(1)
按来源分组
-1(37)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5)
教师(2)
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1)
教育(1)
教育(教学科研)(下旬)(1)
快乐阅读(1)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1)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1)
大观周刊(1)
论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思想和实践
作者:王超芳  来源:魅力中国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重典治吏  重典治国 
描述:明朝初期,当一个新生的政权面对着一个混乱凋敝的国度,统治者采取了重典治国的策略。重典治国的本质沿袭了封建社会重刑治国的传统,而明朝的重典治国异于以往封建政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重典治吏制度的扩张。本文试图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重典治吏制度做简要的探讨。
新课程下如何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朱万峰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适时评价  能力培养 
描述:朗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读书实践中,增加知识积累,扩大认知领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让学生读得进去,说得出来,记得住,写得出,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声音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作者:王道所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能力  发现问题  培养 
描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早已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实践证明,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人,才会在学习上不断进步,才能圆满的完成学习任务。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作者:杭国防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不竭动力  语文课堂教学  世界经济  现代化建设  学生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  教学情境  少年儿童 
描述:江泽民同志曾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赶上和超过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水平,就必须加强我国青年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少年儿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
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赵娜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描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探微
作者:吉道愚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语学习能力  中学生  培养 
描述: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双边的活动。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本文探讨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朱元璋的重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作者:刘乾坤  来源:郑州大学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明律》  重典治国  《大诰》 
描述:实施的权宜之计,而且带有明显的明刑弼教与以法为教的性质,是通过治吏与治民两种方式来表现的。朱元璋在他的法律实践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者:汤长江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策略  问题意识  综合实践 
描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现象,形成问题意识。
从元末社会统治秩序看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思想与实践
作者:范富  来源: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朝末年  朱元璋  社会秩序  重典治吏 
描述:元朝末年,党派斗争激烈,帝位之争残酷,贪官污吏恣意妄为,农民起义蜂起云涌,终使腐朽的元朝统治政权溃亡。继之而起的朱元璋,建立了新的封建政权——明朝。为使明朝长治久安,免蹈元末覆辙,朱元璋采取重典治吏的新举措,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重刑来控御刚刚建立的明朝。
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主体
作者:袁同胜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主探索  评价  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 
描述: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将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