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53)
报纸(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146)
(5)
(2)
(2)
人物名家 (1)
按年份分组
2016(28)
2015(25)
2014(12)
2013(20)
2012(19)
2011(15)
2010(13)
2009(9)
2008(7)
2005(1)
按来源分组
-1(8)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5)
都市家教(上半月)(3)
安徽教育(2)
速读(中旬)(2)
课程教育研究(1)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
安徽经济报(1)
滁州日报(1)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1)
选取个性化阅读方式 彰显语文灵性魅力
作者:张同勇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  苏教版  语文灵性魅力 
描述:2011版新课标对学生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会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个性化阅读兴趣,彰显语文灵性魅力,是其职责所在。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就学生个性化阅读问题展开论述。
浅谈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高廷霞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示范  隐形教育  熏陶  人格魅力  激励 
描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作用是显著的,在班级管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激励作用、熏陶作用、隐形的教育作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人格;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能启迪学生的心灵。
生成,语文课堂灵动之源
作者:陈博  来源:语数外学习(高中版)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成性课堂  课堂教学  生成 
描述:本文从构建生成性课堂的角度,粗略论述生成性课堂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策略。
语文实践不应是过山车
作者:金凤  来源:学周刊(A)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合作态度  语文教学  接受性学习  语文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  课程资源  过山车  语文标准 
描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课本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学生接受性学习的弊端而在语文标准课程上作的一项重要改革.综合性学习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态度。
语文实践不应是过山车
作者:金凤  来源:学周刊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语文教学  接受性学习  中学语文教师  创新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  课程资源  农村中学  课外活动  过山车 
描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课本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学生接受性学习的弊端而在语文标准课程上作的一项重要改革。综合性学习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离我们渐行渐远
作者:张开娟  来源: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现状  教育  终极目的  以学为本 
描述: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以学为本,是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教只是一种手段。可是,我们现在的教学现状多是为教学而教学,不太考虑教学的效果和真实意图,这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现行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方面的窘境也日益显露出来。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探索
作者:相易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艺术性  课堂提问 
描述: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议利用多媒体增加小学语文教学乐趣
作者:刘开兵  来源:新课程(小学版)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由于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教学已经步入了教学课堂,多媒体的应用给教学增加了新的风采。多媒体集图、文、声、像、情、境于一体,具有立体性、多角度、多方位等特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特别是小学语文
浅论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开展
作者:卢炳好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存在问题  作用  小学  语文活动课 
描述:小学语文活动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小学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语文课的开展中,许多教师只是强调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活动课的辅导,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现师生有效对话
作者:傅仕娣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教学任务  共同发展  相互补充  语文课堂  师生对话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相互沟通  新课程改革 
描述: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