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88)
会议论文(9)
图书(9)
学位论文(6)
新闻(5)
报纸(4)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722)
人物名家 (40)
(18)
(14)
(14)
(13)
明光记忆 (1)
按年份分组
2016(138)
2015(125)
2014(87)
2013(82)
2012(66)
2011(82)
2010(65)
2009(43)
1998(3)
按来源分组
-1(61)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1)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12)
好家长(4)
中学政史地(4)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3)
教师(2)
中外企业家(2)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
大观周刊(1)
朱元璋德政思想及实践
作者:石瑾 王东仓  来源: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德政  以德为本  明以教化 
描述:唯德,驱吏向贤;广施教化,惠及万民。明朝国祚绵延几近三百年,朱元璋的德政思想及实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践与创新中学习物理
作者:单而军  来源: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欧美教育  基本技能  物理教育  能力的培养  实践  欧美发达国家  教育差异 
描述:李政道先生在北京主持的世纪论坛中,谈到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教育差异时说:“欧美教育注重的是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实施的是英才教育,中国的物理教育的内容和教学,好像是培养物理科学家”,这番话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们真的培养出很多科学家吗?[第一段]
新时期基层人事制度改革与管理探索实践
作者:王基建  来源: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体制改革  中国  人事制度  研究 
描述:新时期基层人事制度改革与管理探索实践
"民为重,君为轻"——朱元璋民本思想与实践
作者:文伟 王俊桥  来源:晋中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实践  民本思想 
描述: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朱元璋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布衣天子",同时也是一位政绩显著的封建帝王.他所倡导的民本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明太祖朱元璋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论纲
作者:张显清  来源:明史研究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是暴君,还是圣王?这是至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要回答这一悬疑,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其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作实事求是地考察和科学说明。明太祖继承发展儒家、法家和道家、佛教学说,并保留某些农民思想意识、情感和要求
明太祖朱元璋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论纲
作者:张显清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是暴君,还是圣王?这是至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要回答这一悬疑,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其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作实事求是地考察和科学说明。明太祖继承发展儒家、法家和道家、佛教学说,并保留某些农民思想意识、情感和要求,
明太祖朱元璋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论纲
作者:张显清  来源:第十二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朱元璋  社会理想  治国方略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是暴君,还是圣王?这是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问题。要回答这一悬疑,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朱元璋社会理想、治国方略及治国实践作实事求是的考察和科学说明。明太祖继承发展儒家、法家和道家、佛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作者:蒋万利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  基本途径  语文教学  真善美  语文教材  课文内容  表现美  语言教学  教学渗透美育 
描述:一、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课文内容是美育的依据语文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作品表现美,讴歌美,作品中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激发起感情的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客观对象与主体之间在感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作者:戴旭汝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兴趣  培养 
描述:人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内容、方法都是个转折点,然而有些学生很难迈过这个转折点,尤其是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
适应新课改改变教学行为
作者:胡纯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学行为  改变 
描述:课程改革的成败,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著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