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30)
报纸(15)
会议论文(7)
图片(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234)
人物名家 (8)
(4)
(3)
(3)
明光记忆 (2)
(1)
按年份分组
2017(3)
2016(45)
2015(38)
2014(21)
2013(20)
2012(24)
2011(36)
2010(18)
2009(14)
2008(15)
按来源分组
-1(12)
考试周刊(12)
吉林教育(10)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10)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6)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
读写算(教研版)(2)
学理论(1)
当代农机(1)
吉林教育(高教)(1)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柴贵荣  来源:新课程(中)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生命个体  生活体验  作文课  语文学习兴趣  体验教学  学生参与  小学生  心理学研究  知识传授 
描述: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切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更容易对人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体现了对生命个体的一种尊重。如果我们能够把体验教学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必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化学习题与坐标系之间的知识渗透
作者:王少明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氧化锰  初中化学  知识渗透  金属活动性顺序  函数关系  直角坐标系  分子数  计算题  曲线变化  中都 
描述: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有着或多或少的知识渗透。如在化学的很多习题中都渗透着直角坐标系,这类题目文字叙述不多,利用直角坐标直接描述化学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使化学和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下面就此类习题的解答进行简要分析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作者:李方  来源: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细心  阅读  学习方法指导  公式  初一数学  预习  概念  初一学生 
描述:一、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1.在预习中阅读,发现概念公式.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教师在教学中要
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培养
作者:牛宗道  来源:科教文汇(下旬刊)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觉性  发散思维  预习 
描述:近年来在各种学习论和学习心理研究的指导下,学法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对学习方法的培养被提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
浅谈对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作者:赵广明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有意观察  物理学习  学习方法 
描述: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提高实验的技能和技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合作学习与英语教学
作者:张新国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合作探究  成就感  任务型教学 
描述:在任务性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通过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学生能够在合作中获取交际能力,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欧明莉  来源:新校园(下旬刊)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形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
浅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
作者:王世权  来源:湖南农机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中生  兴趣培养  物理教学 
描述: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刘珍珍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培养使用  阅读中  知识转化  语文学习习惯  老师  终身学习  词典  阅读习惯  小学生 
描述:习惯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巩固下来并养成的一种行动方式。习惯形成后,可以不拖拉,迅速、自动地完成一套动作。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相对于他的一生来说毕竟是短暂的,如果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
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素材的选择
作者:林晓峰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选择  研究性学习  素材 
描述:选择好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并且能把新旧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来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