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甜叶菊多倍体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漆慧娟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甜叶菊  基因表达模式  同源四倍体  倍性鉴定 
描述:、气孔指标、叶绿体个数及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比较,采用qRT-PCR法比较分析两者甜菊醇糖甙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SrKO、SrKA13H、SrUGT85C2、SrUGT76G1、SrUGT74G1基因
甜叶菊同源四倍体种质创新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作者:李红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甜叶菊  诱导鉴定  同源四倍体  秋水仙素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种质评价 
描述:菊DNA的甲基化差异分析做了初步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收集不同地区的甜叶菊,通过HPLC法测定其甜菊糖苷含量,
离子束辐照甜叶菊种子当代生物学效应和育种研究
作者:王钰 苏婷婷 杨婷婷 吴跃进  来源:第九届全国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学术交流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甜叶菊  当代效应  离子束 
描述:本文针对甜叶菊种子发芽率低(25%以下)的问题,用20 keV N+离子束处理甜叶菊种子,4个剂量辐照研究不同注量下甜叶菊种子发芽势以及发芽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各处理组间差异.经统计分析,不同注量的甜叶菊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在α=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结果表明,离子束辐照甜叶菊干种子可影响当代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注量增大,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这种变化可能与离子束对甜叶菊种子表面的溅射刻蚀作用有关,在离子刻蚀作用下种子表面的通透性改变,萌发过程中吸水透气性变强,提高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注
初中生物课中开展性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吴继光  来源:贵州教育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行性  学生  必要性  身体健康  青少年  整体结构  青春期  九年义务教育  初中生物  性知识教育 
描述:一、必要性1.学生的身体需要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已比上世纪提前了很多,从过去的女孩13周岁、男孩14周岁到现在的女孩10———11周岁、男孩12———13周岁,按国家
生物接种对於火鹤花(Anthurium andraeanum)组织培养苗生育之影响
作者:吳繼光 林素禎 林淑媛 莊耿彰  来源:中华农业研究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火鹤花  living  fixing  菌根菌  bacteria  N2  溶磷菌  mycorrhizal  VA  固氮菌  intraradices  Free  Glomus  Anthurium  fungi  Phosphate  solubilizing  andraeanum 
描述:叢枝內生菌根菌(Glomus intraradices Schenck & Smith)在天南星科火鶴花組織培養苗自試管移出後在溫室的馴化期間,可以順利感染植株根部並有促進幼苗生長的效果。添加溶磷細菌與固氮細菌對於菌根菌的接種效果並不顯著。叢枝內生菌根菌與火鶴花所合成的菌根為典型的囊叢枝內生菌根,但只有根外菌絲及接近表皮2~3層細胞內的菌絲較容易被染劑(acid fuchsin)染上顏色;其餘根內感染構造雖可在高倍穿透式顯微鏡下觀察到;但囊泡及叢枝體則不易在解剖顯微鏡下分辨。叢枝內生菌根菌接種於火鶴花後,
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利用生物学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徐丹丹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学史  创造性思维  假说——演绎法  促胰液素  生物学 
描述:生物是一门自然、实验学科,在教学中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是个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对生物学史的学习,能够随着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本质
小针刀疗法与生物导弹疗法治疗网球肘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王道龙 张计臣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针刀疗法  网球肘  对比观察  生物导弹疗法 
描述:目的:探求不同方法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两家医院针灸科在同一时间内收治的网球肘患者分别采用小针刀疗法和生物导弹疗法,术后第10d、第20d进行电话随访。结果:两种疗法在术后20d疗效无明显差异
甜叶菊渣还田对甜叶菊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作者:徐江兵 冯有智 王一明 林先贵 王俊华  来源: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甜叶菊渣  施肥  芽孢杆菌  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 
描述:甜叶菊渣不同还田方式对甜叶菊产量、品质的影响,揭示其微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甜叶菊干叶产量,并提高甜叶菊中莱苞迪甙(R-A)含量,其中OM处理增产幅度最大;甜叶菊地上部分的差异与土壤
不同轮作制度田微生物相之调查研究Ⅰ.囊丛枝内生菌根菌与溶磷菌之变动
作者:吳繼光 劉燕雪 簡宣裕 譚增偉  来源:中华农业研究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微生物相  溶磷菌  丛枝菌根菌  消长 
描述:本微生物相調查研究係在農業試驗所內的六十八號試驗田進行。在1993年一月至1994年十二月的調查期間,每年各有兩個休耕期,一在七月至八月間,另一在一月至四月間。在這兩個休耕期中,全年的內生菌根菌產孢
利用微生物发酵萃取紫锥菊有效药理成分-Cichoric acid之研究
作者:曾朝丰  来源:亚洲大学 年份:20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acid  Cichoric  菌根菌  紫锥菊  发酵 
描述:生物發酵並配合以HPLC進行成分分析,發現發酵前後之cichoric acid含量有明顯差異。本研究指出經過微生物發酵後,紫錐菊中的cichoric acid可伴隨著酒精的產出而被萃取出來,濃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