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81)
报纸(29)
会议论文(13)
新闻(7)
学位论文(2)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164)
(22)
(16)
(15)
山水风物 (13)
(4)
按年份分组
2016(62)
2014(14)
2013(24)
2012(8)
2010(12)
1995(9)
1991(7)
1990(1)
1989(4)
1980(2)
按来源分组
-1(58)
兰台世界(3)
兰台世界(下旬)(2)
政府法制(1)
杂文月刊(选刊版)(1)
企业活力(1)
中老年时报(1)
华夏关注(1)
幽默与笑话(成人版)(1)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论朱元璋的选用人才
作者:左书谔  来源:甘肃理论学刊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初  朱元璋  中书省  选用人才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唯才是举  优秀人才  明王朝  选才用人 
描述:朱元璋于公元一三六八年建立明王朝后,采取许多措施革除元朝弊政,恢复和发展明初的社会经济,使明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切均与朱元璋的选用人才分不开。朱元璋选用人才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唯才是举
朱元璋对人才的使用与摧残
作者:陈梧桐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十七年  科举  朱元璋  封建专制主义  中书省  国子监  用人政策  历史现象  陈友谅 
描述:本文指出朱元璋既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又摧残和扼杀人才。文章在考察这一历史现象的经验教训时,认为这两个方面是互相矛盾而又彼此统一在强化封建专制统治这一点上。这种复杂现象的出现,决不是朱元璋个人
简论争夺天下的朱元璋与人才
作者:李生奎  来源:榆林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才问题  即皇帝位  识才用才  游僧朱元璋  元末农民起义 
描述:人才问题的重要性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速度成正比。在改革开放、重视和争夺人才的当今时代,研究点历史上的人才问题,应该说是不无鉴镜作用的。文章考察了从游僧到帝王的朱元璋是如何重视和任用各类人才以及人才们又是如何起过作用的史实,以论证人才和识才用才在历史活动中的重要性。
李世民与朱元璋的人才
作者:罗日荣  来源:济宁日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为政之本,莫若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曾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
李世民与朱元璋的人才
作者:罗日荣  来源:黄河晨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何谓人才?唐太宗李世民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不同的人才观,他们最后的政绩也说明了不同的人才观产生的不同效果。李世民认为:“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
李世民与朱元璋的人才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早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何谓人才?唐太宗李世民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不同的人才观,他们最后的政绩也说明了不同的人才观产生的不同效果。李世民认为:“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
李世民与朱元璋的人才
作者:罗日荣  来源:宝安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罗日荣(作家)何谓人才?唐太宗李世民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不同的人才观,他们最后的政绩也说明了不同的人才观产生的不同效果。李世民认为:“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李世民这种“使人如器”的人才观,使得他的身边聚集了很多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