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9)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10)
山水风物 (9)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5(1)
2009(1)
2006(2)
2002(2)
1999(1)
1992(1)
1990(1)
1986(2)
1960(1)
按来源分组
水利天地(1)
中国农技推广(1)
土壤通报(1)
安徽林业(1)
江淮文史(1)
现代农业科技(1)
农民致富之友(1)
党史纵览(1)
江淮法治(1)
生物学教学(1)
朱元璋重视治水兴邦
作者:廖高明  来源:水利天地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洪武  朱元璋  江苏省  红巾军  农业生产  北京市  公元  兴修水利  南京市 
描述:,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下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吴国公。公元1368年建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市)推翻元朝统治,并遂步统一了全国。朱元璋认为,要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离不开兴修水利。因此,他在攻占集庆后,命诸将屯田,便
朱元璋的治国思想
作者:胡岩林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朱元璋  河南农民  治国思想  皇帝  农业生产  红巾军起义  戎马生涯  贪官污吏  明王朝 
描述:朱元璋(1328—1398)安徽凤阳人。1352年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经历十六年的戎马生涯,身经百战,削平群雄,推翻元王朝的统治,1368年四十一岁登上皇位,是明代的开国皇帝。他在位三十一年,勤政惠民,励精图治,出现了“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的洪武盛世。朱元
朱元璋的“藏富于民”
作者:万仕同  来源:前线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代帝王  明太祖  统治者  朱元璋  藏富于民  中国古代  吏治  民贵君轻  农业生产  百姓 
描述:君主受命于天以治民,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一贯思想。所以尽管孟子就此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可历代帝王中公开上逆天意的无几,下失民心者却大有人在。偶有既“敬天”又“恤民”的皇帝,就是百姓的万幸了。明太祖朱元璋即其一。“民者,国之本也”,“凡
朱元璋时期的社会教育
作者:李立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对象  社会  封建统治  朱元璋  物质生产  里老人  会教  农业生产  伦理纲常  大众行为 
描述: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以外的一种教育,是一种可以规范和调整一般大众行为的教育,其教育对象是一般大众,明代以前的统治者就已开始重视社会教育问题,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更是积极提倡和高度重视社会教育,明初社会的迅速恢复的社会教育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仅就自己学(?)朱元璋当政时期的社会教育加以概述。 朱元璋当政后,元末战争留下的创伤清晰可见:家园残破,人口流移,生产凋敝,礼教不存。明初社会,百废待举。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着手实施他的社会教育计划。
论朱元璋的“居安虑危”思想
作者:陈梧桐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武年间  朱元璋  经验教训  长治久安  农民起义  决策措施  思想  农业生产  处治  探讨与分析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具有突出的“居安虑危、处治思乱”的思想。洪武年间,朱元璋治国的许多重大决策措施,虽然归根到底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但同他本人的“居安虑危”思想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朱元璋“居安虑危”思想的产生及其对洪武年间某些重大决策措施的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与分析。一在元末众多的农民起义首领中,朱元璋是参加起义较晚的一个,起初势力也较弱小。当他取代郭子兴为“滁阳一旅”的领导人,渡江攻占集庆时,“地狭粮少”、“孤军独守”,
朱元璋的重农思想及实践
作者:傅玉璋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农思想  十七年  洪武  三个阶段  二阶段  明朝  朱元璋  农民起义军  农业生产  屯田 
描述:朱元璋是元末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又是明朝开国的封建帝王,在他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半个世纪期间,不断吸取历史上贤明君主的重农经验,对农业生产始终是重视的.他的重农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反元斗争
朱元璋没有背叛农民革命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背叛  生产力  师范学院  朱元璋  文章  农民革命  农业生产  建立  元末农民起义  封建政权 
描述:《重庆师范学院学报》今年第一期发表的李殿元同志的文章指出:朱元璋没有背叛农民革命。文章说:农民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它不能建立自己的政权;即使有志建立,也必然迅速瓦解。所以,农民起义,只要最后摧毁了旧的封建政权,自己建立或是由他人来建立一个此善于彼的新封建政权,实际上就应该算完成了任务,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文章指出:元末社会仍然是封建社
试论朱元璋经营根据地的方针
作者:邱敏 管玉春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8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福通  割据势力  元末农民战争  朱元璋  起义军  农民群众  红巾军  经营  农业生产  陈友谅 
描述:公元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点燃了元末农民战争的熊熊烈火.在那群雄?起的局面中,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投身于红巾军的革命行列,以一个普遍的农民战士成长为起义领袖,最后实现削平群雄,灭元统一的大业,他确实是一位很值得人们称道的人物.首先朱元璋起义军取得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革命事业本身的正义性——他的队伍长期集结于刘福通、韩林儿所代表的"宋"政权旗帜下,坚持将斗争的矛头对准蒙汉封建统治者和各地的割据势力,因而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其次,朱元璋执行
浅析朱元璋的农本思想和重农政策
作者:叶依能  来源:古今农业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农政策  洪武年间  三十年  朱元璋  中国古代  明初政府  农业生产  休养生息  农本思想  社会经济 
描述:农业是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社会的安定。因此,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农业,早在春秋战自时期就有“务本”、“强本”的农本之说。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面临田畴荒芜、经济凋敝
朱元璋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作者:陈梧桐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政府  元朝  元末农民战争  三十年  明朝  朱元璋  江南地区  地主阶级  农业生产  休养生息 
描述:明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处于极度衰败的境地。元朝统治者八九十年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特别是蒙汉地主阶级对元末农民战争的血腥镇压,对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朱元璋登上明朝帝位后,面对的是一派田畴荒芜、民不聊生的景象。不仅北方的山东、河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道路皆榛塞”,“积骸成丘”,就是往昔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许多地方也是“土旷人稀,耕种者少,荒芜者多”。但是,过了二三十年,这种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