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9)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04(1)
1993(1)
1992(1)
1990(1)
1989(2)
1987(1)
1985(1)
按来源分组
安徽史学(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江西社会科学(1)
文史杂志(1)
档案(1)
法学(1)
法学杂志(1)
人间(1)
湖湘论坛(1)
相关关键词(TOPN)
朱元璋反贪的历史启示
作者:陈平其  来源:湖湘论坛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经验教训  反贪 
描述:民本思想是朱元璋反贪的思想基础 ,他深谙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基本道理。因此 ,他痛恨残民害民的贪官污吏 ,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 ,对贪官污吏实施残酷无情的打击。但朱元璋也重视对腐败问题的综合治理 ,尤其注意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管理与监督。朱元璋反贪的成效十分显著 ,而其教训也十分深刻。朱元璋反贪的经验与教训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吸取与借鉴。
朱元璋反贪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作者:孙景澈  来源:人间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经验教训  反贪  反思  措施 
描述:明初朱元璋为整顿吏治而进行的反贪斗争,在中国历史上是很著名的。他在反贪斗争中,采用思想教育,重视立法,加强监察,提倡俭约等种种做法,对当前我党深入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具有借鉴意义。
论朱元璋的重典政策
作者:阎青义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8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明太祖  元末农民战争  统治  朱元璋  经验教训  治国思想  重典  政策  大明律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朱明王朝。朱元璋非常重视法律的制订及实施,他在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元朝的腐朽统治和覆亡的教训时曾说:“元氏昏乱,威福
论朱元璋的重典政策
作者:阎青义  来源:法学 年份:198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明太祖  元末农民战争  统治  朱元璋  经验教训  治国思想  重典  政策  大明律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朱明王朝。朱元璋非常重视法律的制订及实施,他在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元朝的腐朽统治和覆亡的教训时曾说:“元氏昏乱,威福
朱元璋对文书制度的改革
作者:潘玉民  来源:档案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武年间  朱元璋  经验教训  国家制度  组织机构  中书省  封建主义  文书制度  改革措施  文书工作 
描述:适应高度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一朱元璋对文书制度的改革涉及很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措施: 1、调整文书工作组织机构,改革章奏制度.洪武年间,调整文书工作组织机构主要表现在废除旧的文书工作
朱元璋整饬吏治的经验教训
作者:赵映林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实录》  考满  考课制度  朱元璋  经验教训  空印  京察  都察院  整饬吏治  地方官 
描述:朱元璋称帝后,把整饬吏治作为稳定社会,巩固“家天下”的重要措施,其规模之大,手段之酷烈,在历朝君主中都是十分突出的。朱元璋整饬吏治主要是从这样几方面进行的: 首先是注重对官员的教育与勉励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对各地来朝的地方官明谕:“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朱元璋做皇帝本身就是“官逼民反”、统治阶级“竭泽而渔”的结果。所以他从自身经历的认识出发反复强调:“农为国本,百需皆其所出。彼辛勤若是,为之司牧者,亦尝悯念之乎?且均为人耳,身
论朱元璋的“居安虑危”思想
作者:陈梧桐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武年间  朱元璋  经验教训  长治久安  农民起义  决策措施  思想  农业生产  处治  探讨与分析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具有突出的“居安虑危、处治思乱”的思想。洪武年间,朱元璋治国的许多重大决策措施,虽然归根到底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但同他本人的“居安虑危”思想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朱元璋“居安虑危”思想的产生及其对洪武年间某些重大决策措施的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与分析。一在元末众多的农民起义首领中,朱元璋是参加起义较晚的一个,起初势力也较弱小。当他取代郭子兴为“滁阳一旅”的领导人,渡江攻占集庆时,“地狭粮少”、“孤军独守”,
朱元璋分封藩王与“靖难”之变
作者:陈新权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封  诸王  藩王  朱元璋  经验教训  阶级矛盾  明史  巩固皇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历史教训 
描述:作者认为朱元璋定制封藩,本意在于“藩屏帝室,永膺多福”,但结果恰相反。“靖难”称兵乃是朱元璋封藩的必然结果。藩王问题成为与明朝相始终的难于解决的大问题,成为明末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这是朱元璋定制分封时始料不及的。
论朱元璋与淮人官僚集团之矛盾
作者:何平立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8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初  朱元璋  经验教训  地主阶级  阶级矛盾  中书省  官僚  集团  功臣  社会经济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以淮右布衣崛起于元末群雄之中,依靠淮人文武将领,群策群力而廓清天下。朱元璋登基伊始即大封功臣,满朝公侯、盈廷权贵亦多是淮人,故淮人威势在明初显赫一时,正如贝琼诗曰“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淮水流域为春秋时楚地)。然“明祖籍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