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评朱元璋
作者:徐达为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福通  元末农民战争  朱元璋  地主阶级  农民起义  蒙古贵族  红巾军  屯田  郭子兴  反元斗争 
描述:朱元璋是元末农民战争的领袖,又是封建时代的皇帝,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史家评述不一。正确评价朱元璋,对认识我国封建时代的农民阶级和总结古代农民战争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想通过朱元璋不同时期的主要活动,谈谈对朱元璋的看法。
试论朱元璋的让步政策
作者:徐明德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198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扬一益二”  南北交通  朱元璋  劳动人民  屯田  农民战争  近百年  社会经济  于洪武 
描述:(一) 明初,由于元王朝近百年的残暴统治和元末血腥镇压农民战争,劳动人民遭到反革命暴力的摧残和压榨,社会经济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如山东、河北到处“多是无人之地”;河北州县“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积骸成丘”,安徽“百里无几家,但见风起尘”,到处是“土地荒芜”,“居民鲜少”,就是昔日南北交通要津、曾被誉为“扬一益二”的繁华胜
试论朱元璋的让步政策
作者:徐明德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扬一益二”  南北交通  朱元璋  劳动人民  屯田  农民战争  近百年  社会经济  于洪武 
描述:(一) 明初,由于元王朝近百年的残暴统治和元末血腥镇压农民战争,劳动人民遭到反革命暴力的摧残和压榨,社会经济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如山东、河北到处“多是无人之地”;河北州县“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积骸成丘”,安徽“百里无几家,但见风起尘”,到处是“土地荒芜”,“居民鲜少”,就是昔日南北交通要津、曾被誉为“扬一益二”的繁华胜
论朱元璋重农政策
作者:周正庆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农政策  明太祖  统治者  民屯  朱元璋  资本主义萌芽  洪武十四年  屯田  元球  明实录 
描述:朱元璋既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又是明朝的开国君主。无论是作为农民军的领袖,还是作为封建皇帝,其在历史上的功绩与地位均是不可抹杀与忽视的。以往研究朱元璋的文章极多,但对朱元璋重农政策产生的深远影响,似乎注意得不够,本文力图通过对朱元璋重农政策的研究,考察一下其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何影响。
朱元璋的重农思想及实践
作者:傅玉璋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农思想  十七年  洪武  三个阶段  二阶段  明朝  朱元璋  农民起义军  农业生产  屯田 
描述:时期即公元1355年(至正十五年)至公元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提出以屯田为中心的"强兵足食"措施.第二阶段,医治战争创伤,治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的经济政策
作者:黄半文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中国农民战争  元末农民战争  朱元璋  土地关系  农民起义军  发展史  屯田  陈友谅  恢复生产 
描述:十四世纪中叶元末农民大起义,历时十余年,峰烟遍地,各支义军一时并起,以风驰电掣之势推翻了元朝统治,由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统一了中国。朱元璋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他实行了正确的经济政策。他重视建立后方根据地,注意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以此保证战争给养,减轻人民负担,取得了人民拥护。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发展史上别具特色。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的经济政策措施进行论述,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的经济政策
作者:黄半文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中国农民战争  元末农民战争  朱元璋  土地关系  农民起义军  发展史  屯田  陈友谅  恢复生产 
描述:十四世纪中叶元末农民大起义,历时十余年,峰烟遍地,各支义军一时并起,以风驰电掣之势推翻了元朝统治,由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统一了中国。朱元璋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他实行了正确的经济政策。他重视建立后方根据地,注意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以此保证战争给养,减轻人民负担,取得了人民拥护。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发展史上别具特色。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的经济政策措施进行论述,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朱元璋加速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历史经验
作者:竺培升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实录》  商屯  朱元璋  吏治  种植经济  屯田  历史经验  公元  释放奴婢  社会经济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在他称帝的三十年间(公元1368——1398年),所施行的开国政策中,尽管有不少消极的东西,对后世产生过不良的影响。但平心而论,他为加速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采取的对内对外政策,比之他的前辈所提供的,具有积极因素的“新的东西”,也属实不少,并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