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1)
报纸(3)
学位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8)
人物名家 (6)
(1)
(1)
按年份分组
2016(2)
2015(3)
2013(1)
2012(1)
2011(1)
2010(3)
2009(1)
2002(1)
2000(1)
1996(2)
按来源分组
-1(2)
绿色中国(1)
绿色中国(B版)(1)
科技日报(1)
安徽大学(1)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1)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1)
古典文学知识(1)
中州学刊(1)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
安徽民歌200
作者:戴朝庆 崔琳选  来源: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歌  歌曲  安徽省  选集 
描述:安徽民歌历吏悠久,体裁多样。流传广泛。《安徽民歌200(附光盘)》精选了200原生态民歌,按号子、山歌、秧歌、小调等分为七大类。前言部分全面分析了各类民歌的地域特征和艺术特点。为了便与欣赏,《安徽民歌200(附光盘)》附有珍贵的原生态民歌手演唱录音光盘。《安徽民……
关于朱元璋及其臣的神话传说
作者:郝兆矩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实录》  神话传说  诚意伯  义和团运动  朱元璋  天朗气清  预言家  刘基  迷信神仙  神道设教 
描述:关于朱元璋及其臣的神话传说郝兆矩(温州师院政经系)一大明开国君臣的神话,较之任何朝代为多。而所有神话,大都围绕一个中心,即:朱元津是真命天子。《龙兴慈记》记载了朱元璋诞生时的异象:圣祖始诞,屋上红光烛天,皇觉寺僧见之,惊疑回禄也。明发扣问,告以诞。...
刘邦、朱元璋的两
作者:赵映林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七言律诗  五言律诗  封建社会  朱元璋  刘邦  五言绝句  大风  知识分子  汉高祖 
描述:我国历史上,不少帝王都喜欢舞文弄墨,做诗填词,或低首吟唱,或引吭高歌。在集部中信手翻翻,稍作浏览,就会发现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留下了相当多的帝王诗词。如收在《明太祖集》中的,有朱元璋做的古诗13、歌行4、五言律诗3、五言排律1、七言律诗46、五言绝句1、七
明朝内阁制与近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区别
作者:张万松  来源: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基本能力  明朝  基本方法  近代英国  新课标  责任内阁制  比较联系  行政权  专制皇权  丞相制 
描述:比较联系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学好历史的基本方法,比较联系有助于我们对问题有全面、系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明朝内阁制和近代英国责任内阁制是人民版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的重点知识,下面谈一下
多媒体在教学中应该姓“”而非姓“主”
作者:张媛媛 陆开军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服务  科学技术  语文学习  “主”  语文教师 
描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校园,用它自身独特的魅力改变了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方式,让教师们有更多的空间进行有效教学,使得语文以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可视化、快捷化、人文化——展现在人们面前。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展现多媒体的魅力呢?
甜叶菊重离子照抗寒品系筛选
作者:万田  来源:安徽大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抗寒性  甜叶菊  甜菊糖苷  生理指标  重离子辐照  近红外 
描述:1/300,被称作“第三糖源”。是食品及药品工业的甜味原料。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国,安徽省明光市又是中国的甜叶菊最大种植地。目前,甜叶菊种植生产有由安徽、江苏省等地向北方扩大的趋势,最北已至
栖凤湖大桥根桩基础灌注完成
作者:暂无 来源:科技日报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科技日报讯(谢永彬)近日,承建永吉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的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永吉项目经理部,顺利完成栖凤湖大桥根水中墩桩基础灌注。该桥横跨古丈县罗依溪镇栖凤湖,全长220.04米,上部结构按5×40米预应力装配T梁设计,下部结构按柱式墩设计,最长墩高为25.008米,桩基16根,桩径分别为1.8米、2
明朝朱元璋等诗三
作者:暂无 来源:绿色中国(B版)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三洞诗三 明·屠隆 (其一) 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 悬崖云叶垂垂下,削壁莲花朵朵齐。 定有灵文封石洞,何缘瑞榜发银题。 探奇
明朝朱元璋等诗三
作者:戴永务 刘伟平 洪燕真  来源:绿色中国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书  明朝  朱元璋  双龙  横梁  胡麻  三洞  云叶  风景名胜区  屠隆 
描述:明朝朱元璋等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