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45)
报纸(9)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157)
人物名家 (1)
按年份分组
2016(9)
2013(11)
2011(17)
2010(11)
2009(18)
2008(9)
2006(6)
2005(4)
1984(2)
1982(5)
按来源分组
现代农业科技(19)
农技服务(8)
中国糖料(5)
中国农技推广(4)
科学种养(3)
农业科技通讯(2)
农民致富之友(2)
内陆水产(1)
北方园艺(1)
云南农业(1)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孔令浩 李之林 白凤华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栽培技术  移栽  整地i育苗 
描述:介绍甜叶菊栽培技术,包括整地、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甜叶菊栽培提供指导。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潘民强  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奇台  农场  人民生活水平  保健意识  需求量  农六师  移栽  采收  栽培技术措施 
描述:随着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市场对甜叶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农六师奇台农场在师党委的领导下引进并种植甜叶菊,经过多年的试验与推广,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的甜叶菊栽培技术措施。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郑东敏  来源:河北农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菊  冠毛  栽培技术  开花授粉  基部  压条繁殖  播种量  叶对生  筒状  总苞片 
描述:甜叶菊别名甜菊、糖草、甜草,为菊科草本植物,株高0.8-1.3米;根梢肥大,50一60条,长可达25厘米;茎直立,基部梢木质化,上部柔嫩,密生短茸毛;叶对生或茎上部互生,边缘有浅锯齿,两面着生短茸毛,叶脉为三出叶脉;花为头状花序,总苞筒状,总苞片5-6层,边等长,花托平坦,花冠基部浅紫红色或白色,上部白色;种子属瘦果,稍扁,褐色,具冠毛,种子没有休眠期。甜叶菊全株都有甜味,以叶片最甜。它有提高血糖、降低血压、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郭桂玉  来源:现代化农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菊  草本植物  甜叶菊  栽培技术  寒地  天然甜味剂  叶片  采收  土壤  多年生 
描述:甜叶菊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别名甜菊、糖草、甜草。甜菊全株都有甜味,以叶片最甜。叶片中含有菊糖甙,其甜度为蔗糖的150300倍,是一种极好的天然甜味剂。近几年,由于农业产业结构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宋宏国 王国民 邓俊宝 孙冰 倪继斌  来源:吉林农业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栽培技术 
描述:甜叶菊的栽培技术加工企业及用途,从育苗、苗田管理、移栽大田管理收获。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暂无 来源:吉林农业·C版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栽培技术 
描述:甜叶菊的栽培技术加工企业及用途,从育苗、苗田管理、移栽大田管理收获。
甜叶菊栽培技术
作者:白志敏  来源:河北农业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根系生长发育  技术  春栽  药用作物  栽培方式  育苗移栽  平均气温 
描述:甜叶菊为一种新兴糖料和药用作物,栽培方式以育苗移栽最为常见。一般春栽在当地平均气温稳定在12-15℃时开始移栽,夏栽宜早不宜晚,移栽前50-70天育苗移栽,理想苗为真叶5-7对,苗高10-15厘米,根系生长发育良好的幼苗。一、整地施肥甜叶菊为一种训化栽培不久的作物,对肥
甜叶菊的栽培技术
作者:王客友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整地  腐殖质  甜叶菊  过磷酸钙  平方米  栽培技术  土壤pH值  翻耕  选地  连作 
描述:一、选地、整地甜叶菊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为好。甜叶菊不适合连作,土壤pH值小于5.5或大于7.9的土壤也不适合种植。栽培甜叶菊的地块要进行秋耕,翻耕的深浅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以深耕20厘米为好,翻耕时第667平方米(1亩)用过磷酸钙50公斤作基肥。
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牛国波  来源:健康必读(中旬刊)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满意度  小儿预防接种  优质护理服务 
描述:目的:探讨小儿预防接种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小儿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儿科保健室进行预防接种的小儿8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小儿分为
门诊导医服务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
作者:杨仓惠  来源:健康必读(中旬刊)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门诊  导医服务  优质  护理 
描述:目的:让门诊患者就医方便,让门诊服务质量提高.方法:在门诊服务中应用优质护理理念,增加服务时间、改善服务方式、便捷服务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让门诊服务规范化、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