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6)
报纸(12)
图书(6)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44)
人物名家 (29)
(4)
(1)
按年份分组
2016(14)
2014(8)
2013(9)
2008(7)
2006(4)
2000(2)
1996(3)
1994(2)
1993(1)
1985(1)
按来源分组
-1(5)
滁州日报(3)
档案(1)
教育与职业(1)
北京:人民出版社(1)
中山日报(1)
皖江晚报(1)
招商周刊(1)
古今谈(1)
行政与人事(1)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感悟
作者:陈玉梅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主学习  活动课  教材改革  历史教学  历史课程改革  主动参与  教育理念  学生参与  教学过程  学习方式 
描述: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十几年的历史教学,面对新一轮的历史教材改革,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我在新课标改革中(人教版)的一些体会:一、教育理念的转变(一)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
理顺税费改革后乡村之间的财务关系
作者:周利修  来源:乡镇财政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费改税  农业税  农业特产税  财会人员  农村  财务关系 
描述:理顺税费改革后乡村之间的财务关系
以坚实的党建促进改革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滁州日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光市发改委党总支现有党员40名,党总支坚持以坚实的党建工作保障发展,促进明光发展改革工作发展。夯实工作基础,提升业务水平。通过创新经济运行调度模式,建立了“十三五”规划体系,牵头编制完成《明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加强项目建设,重点项目206个,总投资357.4亿元。用足用好加快皖北发展政策,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
作者:王凡 唐蕾  来源:决策探索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公九卿  二柄  门下省  使职差遣  南书房  票拟  位高权重  中书门下  在世人面前  十三年 
描述:从传说中先秦时代按照图腾命名的龙官、乌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现,一时间丞相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议政;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的设立,让“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6个部究竟掌管了国家的哪些方面,和我们今天常说的“外交部”“国防部”是一个概念吗?再到宋朝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建立,看似掌管着文武二柄,实则已经被皇帝牢牢把控着:明朝洪武十三年后,更是连丞相都不再设,由出身秘书的“内阁”成员充当皇帝心腹;清朝时的“南书房”“军机处”看似重要,其实都是大臣在“兼职”。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
作者:暂无 来源:决策探索(上旬刊)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
朱元璋严办大贪案 引发会计记录改革
作者:郭良正  来源:财会月刊(上·财富)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档  记录形式  汉字  朱元璋  阿拉伯数字  大写  改革  会计记录 
描述:现在涉及钱、粮的文档记录,为慎重严谨起见,一般阿拉伯数字和汉字大写同时写在一份文档上。 古代并非如此,大抵明朝以前,一般的记录仅有小写汉字(那时阿拉伯数字还没有引进,有关数字仅分汉字大写和小写)。因明朝的一件大贪案,及由此掀起的全国反贪运动,后来便有了记录形式的更改。
朱元璋严办大贪案 引发会计记录改革
作者:郭良正  来源:财会月刊(上)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档  记录形式  汉字  朱元璋  阿拉伯数字  大写  改革  会计记录 
描述:现在涉及钱、粮的文档记录,为慎重严谨起见,一般阿拉伯数字和汉字大写同时写在一份文档上。 古代并非如此,大抵明朝以前,一般的记录仅有小写汉字(那时阿拉伯数字还没有引进,有关数字仅分汉字大写和小写)。因明朝的一件大贪案,及由此掀起的全国反贪运动,后来便有了记录形式的更改。
论朱元璋吏治改革经验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作者:于越  来源: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廉政教育  朱元璋  吏治改革  反腐倡廉 
描述:”思想作为明初吏治改革的指导思想。朱元璋在吏治改革中所倡导的某些思想及相关措施仍对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孝”促“悌”:朱元璋丧制改革述论
作者:暂无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以“孝”促“悌”:朱元璋丧制改革述论
以“孝”促“悌”:朱元璋丧制改革述论
作者:刘晓东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封  朱元璋  孝悌  丧制改革 
描述:洪武七年,成穆贵妃孙氏去世,因无子所引发的伦理危机,促发了朱元璋对传统丧制的更张与改革。他的这场改革大大超出了仅为解决贵妃丧葬之尴尬局面的范畴,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儒家的家庭与丧制理念。后世学者对此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