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报纸(2)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6)
山水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09(1)
2008(2)
2006(2)
2004(1)
1996(1)
1979(1)
按来源分组
紫禁城(3)
南京日报(1)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剧本(1)
安徽日报(1)
安徽农业科学杂志(1)
东向战略农业谈——以滁州为例
作者:李敬 石继权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滁州  东向发展战略  结构调整 
描述:通过对沿海苏浙沪等长三角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达小康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的浅析,提出滁州东向发展战略上结构调整承东接西、农产品销售东进四出。
滁州农民人均增收创历史之最
作者:罗宝  来源:安徽日报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滁州  年人均收入  女山湖  特色农产品  粮油作物  渔业养殖  优质花生  致富带头人  农业税附加  粮油价格 
描述:本报讯(记者罗宝)随着秋粮归仓、秋种开播,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第一年的农业生产到“秋后算帐”的时候了。1至9月,滁州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61元,同比增长43.6%,预计全年人均收入将达到3000元,人均增收超过1000元,创历史之最。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主要源于政策性收入、粮油作物丰产丰收等。今年该市
朱元璋和他的养子
作者:陈怀仁 夏玉润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亲情关系  滁州  朱元璋  收养  宦官  中国传统社会  宗法制度  沐英  养子  云南 
描述:朱元璋收养了20多位养子,通过父与子的亲情关系,使养子们成为军中最可靠、最亲近的心腹。
朱元璋发轫
作者:聂新森  来源:剧本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滁州  朱元璋  孙德  李善长  元帅  红巾军  常言说得好  郭子兴  总兵官  狱卒 
描述:朱元璋发轫聂新森时间:元朝末年。地点:江淮之间。人物:朱元璋──男,25岁,和尚,红巾军将领。李善长──男,40岁,儒生,谋士。马秀英──22岁,郭子兴义女,朱元璋之妻。郭子兴──男,50余岁,红巾军元帅。郭天叙──20岁,郭子兴之子。张夫人──30...
朱元璋与龙凤政权的奥秘(四)
作者:夏玉润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刘福通  滁州  元朝  朱元璋  政权体制  龙凤  皇帝  小明王  实录 
描述:缓称王是朱元璋的无奈之举朱升向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三策,在明清两代,并不被史家们关注。自1972年毛泽东主席借用朱升的话向全国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后,朱元璋缓称王的美誉,才在全民中达成共识,并成为当今史学界标榜朱元璋美誉的关键词。
郭子兴与朱元璋的“翁婿恩怨”
作者:夏玉润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滁州  刘福通  首领  朱元璋  女婿  红巾军  元帅  实录  全过程 
描述:在元末红巾军中,郭子兴虽是一名拥军不多、势力不大、昙花一现的首领,却为朱元璋开创的帝业打下了基础,也给朱元璋带来了诸多麻烦,甚至对朱元璋的性格、气度、治国之道给予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在朱元璋身旁的诸多人物中,郭子兴对他一生的影响、作用举足轻重,可以超越元末明初的任何一人。遗憾的是,有关二人之间的史料,大约是因涉及朱元璋的家事,属于帝王之间的隐讳,不可外传,留下的记载太少:而古今史学家们对郭子兴的关注亦不多,仅停留在朱元璋从军之初那暂短的两三年中。因此,有必要对这段史实作重新剖析。
朱元璋亲援安丰质疑
作者:杨济堃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福通  政权性质  滁州  元末农民战争  朱元璋  元顺帝  小明王  钱谦益  实录  十三年 
描述:发生在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的安丰(今安徽寿县)之役,是元末农民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之一。这一事件,既是关系韩林儿、刘福通建立的农民革命宋政权存亡的大事,也是牵涉朱元璋政权性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明清以来,几乎所有涉及这一事件的史籍,都认为宋政权在安丰之役遭到了张士诚的进攻,濒于瓦解;而当安丰危
南京淮安滁州共推“朱元璋”旅游线
作者:谢臻  来源:南京日报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滁州  明城墙  旅游线路  朱元璋  旅游专线  淮安  旅游局  旅行社  南京市  旅游经济发展 
描述:【南京日报报道】(记者谢臻)昨天,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南京将与淮安、滁州三市共推“朱元璋”文化旅游专线,旨在把该线打造成长三角知名精品游线。同时,宁、淮两市旅游局还签署合作协议,推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在南京触摸600多年前的古城墙,细心的游客可以在一些城砖上发现包括制砖的府、州、县,以及制砖人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