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8)
按年份分组
2009(4)
1988(1)
1982(3)
按来源分组
紫禁城(4)
中国史研究(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1)
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相关关键词(TOPN)
朱元璋与龙凤政权的奥秘(三)
作者:夏玉润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福通  真实性  朱元璋  龙凤  政权  刘基  碑文  小明王  实录  陈友谅 
描述:疑点三,朱元璋是否率徐达、常遇春水陆并战于安丰?先看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是从何处发兵前往安丰的。此时朱元璋正在应天城,自然是从应天发兵。徐达正在江西平息内变,常遇春正在池州一带。也就是说,3人分在三地。如果徐、常二人返回应天,再乘舰船经水路而行,将会耽误时间。为了赶在张士诚之前到达安丰,出兵的路线
朱元璋与龙凤政权的奥秘(一)
作者:夏玉润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福通  朱元璋  政权  龙凤  红巾军  小明王  北方战场  枢密院  东路军  西路军 
描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二月,小明王韩林儿沉舟瓜州渡而亡。朱元璋为了掩盖他与小明王之间的臣属关系,在全国范围内销毁一切与龙凤政权有关联的文字、档案、碑刻、实物等,使朱元璋和龙凤政权之间的关系
朱元璋与龙凤政权的奥秘(四)
作者:夏玉润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刘福通  滁州  元朝  朱元璋  政权体制  龙凤  皇帝  小明王  实录 
描述:缓称王是朱元璋的无奈之举朱升向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三策,在明清两代,并不被史家们关注。自1972年毛泽东主席借用朱升的话向全国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后,朱元璋缓称王的美誉,才在全民中达成共识,并成为当今史学界标榜朱元璋美誉的关键词。
朱元璋与龙凤政权的奥秘(二)
作者:夏玉润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福通  朱元璋  部队  淮安  政权  龙凤  小明王  实录  察罕  十三年 
描述:与元朝的周旋朱元璋拒绝了元廷的招降,但元廷并没有放弃对朱元璋的收纳。在此之前,方国珍打着朱元璋的旗号,声称朱元璋委托他向元廷投降。元廷便派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奏差张琏三人带着授予朱元璋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的宣命诏书和御酒、八宝顶帽,首先来
论朱元璋与大宋龙凤政权的关系
作者:陈权清  来源: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福通  地方政权  元末农民战争  朱元璋  隶属关系  农民起义  龙凤  红巾军  小明王  陈友谅 
描述:朱元璋由农民革命领袖转化为封建帝王后,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完全否认他与大宋龙凤政权长达十余年的隶属关系。官方文书中有关的龙凤史料被销毁一光,他当年在镇江打败张士诚军队的纪功碑,因有龙凤年号,也被捶毁灭迹。他死后所编的《明太祖实录》更是“讳言龙凤事”,相反却按照帝王形象把朱元璋乔装打扮。正如吴晗
论朱元璋与大宋龙凤政权的关系
作者:陈权清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福通  地方政权  元末农民战争  朱元璋  隶属关系  农民起义  龙凤  红巾军  小明王  陈友谅 
描述:朱元璋由农民革命领袖转化为封建帝王后,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完全否认他与大宋龙凤政权长达十余年的隶属关系。官方文书中有关的龙凤史料被销毁一光,他当年在镇江打败张士诚军队的纪功碑,因有龙凤年号,也被捶毁灭迹。他死后所编的《明太祖实录》更是“讳言龙凤事”,相反却按照帝王形象把朱元璋乔装打扮。正如吴晗
论朱元璋与大宋龙凤政权的关系
作者:陈权清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福通  地方政权  元末农民战争  朱元璋  隶属关系  农民起义  龙凤  红巾军  小明王  陈友谅 
描述:朱元璋由农民革命领袖转化为封建帝王后,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完全否认他与大宋龙凤政权长达十余年的隶属关系。官方文书中有关的龙凤史料被销毁一光,他当年在镇江打败张士诚军队的纪功碑,因有龙凤年号,也被捶毁灭迹。他死后所编的《明太祖实录》更是“讳言龙凤事”,相反却按照帝王形象把朱元璋乔装打扮。正如吴晗
龙凤时期朱元璋经理鱼鳞册考析
作者:栾成显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8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考析  朱元璋  封建社会后期  经理  鱼鳞图册  明清时代  土地制度  洪武时期 
描述:鱼鳞图册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府用以记录农田清丈、经理田土的一种土地帐籍。它源于宋元,洪武时期开始向全国推广,明清时代广泛实行,为明清土地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