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谈高中生物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作者:岳崇孝  来源:中学生物教学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  生物科学  生物学知识  课程标准  生活情境  情感态度  学习过程  生物课程  优化设计  课堂改革 
描述:素质教育的要求,生物学作业的设计也要以"生"为本,不断创新,通过优化设计,逐步解决生物教学的障碍。1因材施教,注意作业的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其发展的独
二项式定理在高中生物遗传题中的应用
作者:朱永江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解题思路  二项式定理  显性性状  高中生物  思维能力  解题能力  应变能力  分离定律  表现型  生物遗传 
描述:新课标明确要求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思维能力就是生物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解题问题上,最主要的是在解题思路及应变能力方面表现
浅谈对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作者:赵广明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有意观察  物理学习  学习方法 
描述: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提高实验的技能和技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含毒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前的预处理
作者:吴安坤  来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预处理  有机废水  毒物 
描述:有机废水中毒物浓度超过极限允许浓度时,微生物的活性就会受到限制,在进行生物处理前对毒物采用适当的预处理方法是处理的关键。
栎黄掌舟蛾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作者:周祥华  来源:安徽林业科技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严重影响  生物学特性  彩节天社蛾  生活史  取食  羽化  树木生长  江淮丘陵区  二代幼虫  舟蛾 
描述:栎黄掌舟蛾(phalera assimilis Bremer et Grey)又名肖黄掌舟蛾,彩节天社蛾。分布于我国各地,在我省主要为害栎类树种。本省江淮丘陵区的栎林时有发生。大量发生时,栎树上少则几十条,多则上百条,昼夜取食,常将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为了摸清该虫在本区的生活史及其习性,我们在定远县范岗林场对该虫进行了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简报如下。
让初中生对生物课感兴趣的方法
作者:杨惠友  来源: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1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践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  教师  传授知识  生物学  生物高考  学生学习  创造能力  探索精神 
描述:教师都希望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的知识,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尤其是现在取消了生物高考,更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
女山湖底栖动物分布及其水质的生物学评价
作者:鲍方印 肖明松 王松 邓盾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山湖  水质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描述:2009年4~10月,在女山湖荷花湖区、大湖面湖区和焦成圩湖区3个断面9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对女山湖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其中寡毛类5种,多毛类1种,蛭类2
甜叶菊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刘乃新 张文彬 吴则东 吴玉梅  来源:中国糖料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成分  生物功能  次生代谢产物  研究进展 
描述:对甜叶菊次生代谢产物的成分及生物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甜叶菊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甜叶菊增殖培养及60Co-γ诱变生物效应
作者:杜尚广 戴喜末 邓小弓 罗丽萍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组织培养  诱变育种  γ射线  60  Co  半致死剂量 
描述:为获得甜叶菊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以及60 Co-γ辐射诱变育种的剂量,以无菌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实验对其增殖培养基的激素种类和浓度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5、15、30、60、90、120
离子束辐照甜叶菊种子的当代生物学效应
作者:苏婷婷 杨婷婷 纪国宏 项兴佳 陈学涛 王钰 吴跃进  来源:核技术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芽率  甜叶菊  离子束处理  发芽势 
描述:本文用20keVN+离子束处理甜叶菊种子,注量分别为100×2500、400×2500和1000×2500N+/cm2,研究不同注量下甜叶菊种子发芽势以及发芽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各处理组间差异。经统计分析,不同注量的甜叶菊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在α=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随注量增大,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注量为400×2500N+/cm2时,发芽势和发芽率达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