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国东亚飞蝗发生与治理
作者:朱恩林  来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飞蝗 
描述:中国东亚飞蝗发生与治理
依法治理毁林开垦
作者:杜玉山  来源:安徽林业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毁林开垦现象  《森林法》  依法治理  林木资源保护  林地资源保护  管护制度  明光市 
描述:依法治理毁林开垦
滁州市飞蝗发生及其治理
作者:刘庭府 王学江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蝗区  夏蝗  蝗虫治理  飞蝗  体系建设  生物治蝗  滁州市  生物防治  微孢子虫  发生面积 
描述:蝗虫与水、旱并称为滁州市农业三大自然灾害。建国以来,尤其是1959年确立“改治并举、根除蝗虫”的治蝗方针后,该市实施水利建设和围田垦荒等措施,大力改造蝗区,降低蝗虫密度,蝗虫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蝗灾
朱元璋酷刑对贪腐治理的效果
作者:李月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面对当今中国愈演愈烈的官员腐败问题,一些权威人士提出了“高薪养廉”的应对方案;他们还举出新加坡政府为例,认为“高薪”能够“养廉”。但其实新加坡只有“高薪抢贤”,而没有什么“高薪养廉”,而且这“高薪”也只是说,政府官员的待遇要与私人企业的待遇相等。在当今世界,美国官员的待遇是比较低的,但美国官员的廉洁程度却非常高。
朱元璋如何进行“软治理
作者:毛佩琦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镇抚  社会流行  御制大诰  社会秩序  向善  重典  饮酒礼  各安生理  五教  侍臣 
描述:朱元璋认为,如果民间的风俗败坏了,老百姓都不知道向善,社会流行着坏的风气,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为推行教化,朱元璋费尽了心思。他把教化推行到最基层,用简单易懂、易于实行的方式,让百姓普遍接受教育。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太祖朱元璋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他为了整顿社会秩序,立纲陈纪,不惜使用严刑峻法,虽然明朝初年的社会秩序因此而迅速走上正轨,但他也因此而受到批评。然而,朱元璋并非只依靠刑罚,相反,他特别重视教化,强调风俗道
朱元璋如何进行“软治理
作者:毛佩琦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流行  治道  御制大诰  社会秩序  长幼有序  必先  向善  重典  大明会典  五教 
描述:朱元璋认为,如果民间的风俗败坏了,老百姓都不知道向善,社会流行着坏的风气,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为推行教化,朱元璋费尽了心思。他把教化推行到最基层,用简单易懂、易于实行的方式,让百姓普遍接受教育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太祖朱元璋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他为了整顿社会秩序,立纲陈纪,不惜使用严刑峻法,虽然明朝初年的社会秩序因此而迅速走上正轨,但他也因此而受到批评。然而,朱元璋并非只依靠刑罚,相反,他特别重视教化,强调风俗道德的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整治。他说:"治道必先于教化,民俗之善恶,即教化之
论朱元璋治理南方各族的政策
作者:范植清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洪武  多民族国家  明朝  朱元璋  治理  贵州  云南行省  广西  边疆民族地区 
描述: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和治理,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他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施政策略,政策措施,都很值得后世研究和借鉴。本文就其治理南方各族问题,作些探讨。
论朱元璋治理南方各族的政策
作者:范植清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同化  朱元璋  治理  酋长  贵州  民族地区发展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矛盾  云南  礼乐教化 
描述:三朱元璋治理南方各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还要注重“文德以化远人”,“非惟制其不叛,重在使其无叛”,使之“礼乐教化,同于中国(指中原。下同——笔者注)”。就是说要采取一些施“恩”予“惠”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以期达到民族同化,利于王朝中央治理的目的。这是朱元璋治理南方各族政策
朱元璋如何进行“软治理
作者:暂无 来源:焦作日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朱元璋认为,如果民间的风俗败坏了,老百姓都不知道向善,社会流行着坏的风气,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为推行教化,朱元璋费尽了心思。他把教化推行到最基层,用简单易懂、易于实行的方式,让百姓普遍接受教育。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太祖朱元璋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他为了整顿社会秩序,立纲陈纪,不惜使用严刑峻法,虽
朱元璋如何进行“软治理
作者:毛佩琦  来源:甘肃日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太祖朱元璋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然而,朱元璋并非只依靠刑罚,相反,他特别重视教化,强调风俗道德的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整治。他说:“治道必先于教化,民俗之善恶,即教化之得失也。”如果不把教化这个根本抓住,致使“风凌俗替”“民不知趋善,流俗为恶,国家于长治久安,不可得也”。把教化民众放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