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9)
报纸(12)
图书(6)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23)
人物名家 (14)
明文化 (1)
饮食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7(3)
2012(1)
2011(3)
2010(1)
2006(2)
2005(2)
1999(1)
1997(1)
1996(2)
1986(2)
按来源分组
-1(5)
现代快报(1)
江淮文史(1)
大河报(1)
城市快报(1)
新食品(1)
皖东文史编委会(1)
江苏地方志(1)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
滁县地区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1)
凤鸣
作者:王文忠  来源: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方史 
描述:凤鸣
朱元璋赐名“封缸
作者:谷风  来源:江苏地方志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酿酒  生活习俗  黄酒节  朱元璋  今胜于昔  糯米酒  金坛  封缸  赐名  地方官 
描述:说起糯米酒(杜),据传在汉代金坛涑渎乡,有个名叫杜晓九的酿酒妙手,他发现指前产的糯米是酿酒的上等好米。后来,大家都学杜晓九自酿糯米酒,每逢春节,各家各户
东文史 第6辑
作者:安徽省滁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图书
描述:东文史 第6辑
药酒的故事朱元璋借酒演戏(图)
作者:周哲  来源:城市快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一生故事很多,是位传奇人物。他虽不善饮酒,但却经常借酒来玩弄把戏,在的掩护下,他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得心应手地把酒引入政治谋略之中。早年间,他在起兵反抗时,曾发布过禁酒令。几年后又说:“军国之费科征于民”,并表示“取之过多,心甚怜焉”,下令不准种植糯稻,“以塞适之源”。在
朱元璋借酒考大臣
作者:张留欣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安徽凤阳人。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后参加郭子仪红巾军,后又自立一军。他在起兵反抗时,曾发布过禁酒令。几年后又说“军国之费”科征于民,表示“取之过多,心甚怜焉”,下令不准种植糯稻,“以塞造酒之源”。在称帝后的第六年,又令太原不要再进葡萄,其理由是“国家以养民为务,岂以口腹累人哉
朱元璋为禁酒不许种糯米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快报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古人用粮食酿酒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注重节俭。1358年,为避免民间酿酒使用大量粮食,朱元璋颁布了禁酒令。当时,江南酿酒,喜欢使用糯米,为此,在1366年,朱元璋又明令禁止民间种植糯米。有关朱元璋颁布禁酒令和禁种糯米的事情,在顾炎武的《日知录之余》卷二有记载:《太祖实录》:戊戌年(1358)十二月,下令
朱元璋为禁酒不许种糯米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卫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出征在外,亲自手刃犯人。自此以后,无人敢再犯。但随着朱元璋的离世,他的禁酒令很快就被后人遗忘,酿酒、卖
中华名人一壶:朱元璋“庆功”藏杀机
作者:路英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如果说作为一种政治谋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还有其积极意义,那么朱元璋的“火烧庆功楼”则是最高统治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自私和残忍本色的一次曝光。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总担心过去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战功卓著的将领们会危及他的皇权,就以设宴庆功行赏为名,把所有有名望的将领和功臣都召进京城赴宴,然后将庆功的大楼付之一炬,把他们全部烧成灰烬。手段之残忍,计谋之阴险,亘古未有! 清朝学者赵翼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这番话可谓一语中的,明太祖朱元璋既是一个造反英雄,一代雄
古典瞬間:朱元璋推行的鄉飲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龔敏迪鄉飲禮,是由官府主持的鄉人聚會飲時的禮儀,自先秦出現以後,一直到清朝光緒年間才被廢止。其作用是勸勵人們尊敬長老,強調尊卑之序。有了科舉考試之後,也通行於儒學。《新唐書.禮樂誌》載,唐太宗時
全国首次朱元璋学术研讨会在闭幕
作者:李琳琦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研机构  朱元璋  高等院校  凤阳县  著名学者  文物管理所  学术研讨会  历史学会 
描述:由安徽师大、中国明史学会、滁州师专、蚌埠历史学会和凤阳县文物管理所联合主办的全国首次朱元璋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有关专家、学者近60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中国明史学会会长、著名学者王毓铨教授发来了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