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6)
按年份分组
2011(1)
1998(1)
1997(1)
1995(1)
1994(1)
1992(1)
按来源分组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
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1)
百科知识(1)
安徽农学通报(1)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
综合治理长江外滩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研究
作者:汪根稳 吴维铎 何家昶 王学贵 叶昀 解光应  来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外滩  综合治理  血吸虫病 
描述:1992—1995年在东至县七里湖稠林长江外滩根据滩地高程、植被和感染螺分布特征,对滩地划分单元,采取因地制宜、结合生产整治滩地,同时进行人畜化疗的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结果表明,4年中居民
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王伟新 韩道一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稻细条病  综合治理  病株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首次发现  细菌性病害  屯溪区  检疫性病害  药剂防治  黄山市 
描述:,病情发展快,为害面广。一般病田减产1—2成,重病田减产3成以上,目前已引起广泛重视,为使发生该病的范围逐步压缩,控制其扩展蔓延,近几年,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严格把关,综合治理,减轻病情,取得了一定成效
野菱
作者:冯倩  来源:百科知识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体  生态环境  水生植物  污染程度  综合治理  采菱  水质  入湖河道  原生植物  菱属 
描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誉称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水体污染程度日益严重,许多原生植物,如海菜花等灭绝。历经多年综合治理,部分入湖河道水质有了很大改善,一些曾经灭绝的水生植物又重现滇池,国家二级保护
七里湖综合治理前后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分析
作者:何家昶 解光应 叶昀 曾家荣 王学贯 汪根稳 吴维铎 葛继华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感染螺密度  疫情  综合治理  血吸虫病防治  纵向分析  综合治理工程  人群感染率  东至县  安徽省  活螺密度 
描述:七里湖位于长江南岸的东至县境内,原是一个季节性通江湖泊,总面积400.4km2。历史上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1974年开始综合治理七里湖,制定了围垦灭螺规划,按照“河湖分家,旧河改道,沿湖打坝,沿山
兴利除害 综合治理——东至县再战七里湖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再战  钉螺  模空  综合治理  兴利除害  螺面  畜血  洪汛  东至县  吸虫病 
描述:七里湖工程是70年代建立的防洪工程,也是规模空前的灭螺工程,该工程使湖区45万km~2杂草丛生、钉螺密布的沼泽地变成了鱼米之乡。由于该工程后续配套没有跟上,每到洪汛期间垦区一片汪洋。1990年垦区有螺面积900万m~2,致使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明显回升。1991年连续4次受淹,导致钉螺蔓延孳生。
七里湖综合治理十年后沿江居民血吸虫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周利 何家昶 王恩木 高风华 吴维铎 徐伏牛 檀斌 解光应 王学贵 汪根稳 叶昀  来源: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改造工程  综合治理  居民  文化程度  血吸虫感染  感染率  接触疫水  感染度  主体工程  血吸虫病 
描述:七里湖为沿江一较大湖泊,原呈冬陆夏水状,历史上为血吸虫病重疫区。1974年,东至县动用20万民工,耗资1526.3万元进行综合治理,1976年主体工程竣工,使400.4万m~2的湖区变为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