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6)
按年份分组
1998(2)
1997(2)
1995(1)
1994(1)
按来源分组
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3)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
东至县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的探讨
作者:叶昀 郑仁生  来源: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消灭钉螺  流行区  平均密度  控制血吸虫病  感染率  洲滩  防治对策  流行特点  东至县  易感地带 
描述:东至县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西南部,面积3 256.4m~2,1996年全县总人口52万人,境内有黄盆、龙泉、尧度三条主河流;升金湖、七里湖、太白湖等大小湖泊14处;大小湖汊213个。境内长江全长78km~2,江中有大小洲滩6个。有21个乡(镇)、239个行政村(合居委会)流行血吸虫病,分别占全县乡(镇)、村(含居委会)总数的65.6%和
综合治理长江外滩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研究
作者:汪根稳 吴维铎 何家昶 王学贵 叶昀 解光应  来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外滩  综合治理  血吸虫病 
描述:1992—1995年在东至县七里湖稠林长江外滩根据滩地高程、植被和感染螺分布特征,对滩地划分单元,采取因地制宜、结合生产整治滩地,同时进行人畜化疗的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结果表明,4年中居民感染率由治理前10.5%降至1.4%,下降86.4%,急性感染得到控制;耕牛感染率由64.8%下降到9.5%,下降了85.3%;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密度显著下降。经过治理,江外滩滩貌明显改观,结合生产整治滩涂等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七里湖综合治理前后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分析
作者:何家昶 解光应 叶昀 曾家荣 王学贯 汪根稳 吴维铎 葛继华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感染螺密度  疫情  综合治理  血吸虫病防治  纵向分析  综合治理工程  人群感染率  东至县  安徽省  活螺密度 
描述:七里湖位于长江南岸的东至县境内,原是一个季节性通江湖泊,总面积400.4km2。历史上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1974年开始综合治理七里湖,制定了围垦灭螺规划,按照“河湖分家,旧河改道,沿湖打坝,沿山撇洪,翻耕灭螺”的原则,奋战了3个春秋。兴建大小工程100多处,完成土石方1600多万m3,建电力排灌站5座。至1981年,有螺面积下降82.4%,居民感染率下降77.9%,耕牛感染率下降51.9%,表明七里湖围垦灭螺工程对该地血吸虫病防治发挥了较大作用。为此,对七里湖综合治理前后血吸虫病疫情纵向观察,分析如下
七里湖综合治理前后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分析
作者:何家昶 解光应 叶昀 王学贵 汪根稳 朱保庚 吴维铎 徐伏牛  来源: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钉螺  灭螺  疫情  流行区  不同阶段  综合治理工程  感染率  人群感染  通江湖泊  血吸虫病 
描述:七里湖原为安徽东至县境内长江南岸的一个季节性通江湖泊。由20个大小湖泊、186个大小湖汊组成。总面积400.4km~2。历史上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据文献记载,1916~1949年的33年同,沿湖120个村庄被毁灭,3000多人死于血吸虫病,1700亩良田
东至县稠林村江滩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王恩木 吴维铎 何家昶 肖祥 高风华 解光应 檀斌 王学贵 汪根稳 叶昀  来源: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行病学  防治  血吸虫病 
描述:江滩地区是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点地区。为了进一步摸清该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各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于1994年对东至县江滩型重疫区稠林村进行了血吸虫病流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1调查村概况
七里湖综合治理十年后沿江居民血吸虫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周利 何家昶 王恩木 高风华 吴维铎 徐伏牛 檀斌 解光应 王学贵 汪根稳 叶昀  来源: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改造工程  综合治理  居民  文化程度  血吸虫感染  感染率  接触疫水  感染度  主体工程  血吸虫病 
描述:七里湖为沿江一较大湖泊,原呈冬陆夏水状,历史上为血吸虫病重疫区。1974年,东至县动用20万民工,耗资1526.3万元进行综合治理,1976年主体工程竣工,使400.4万m~2的湖区变为内陆,彻底改变了原来面貌。至1982年,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钉螺面积从治理前的3200万平方米降至292万平方米,减少了90.8%;原沿湖3个村的居民感染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