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6)
按年份分组
2016(2)
2015(2)
2002(1)
2000(1)
按来源分组
甘肃日报(1)
陕西审计(1)
文史月刊(1)
江淮法治(1)
档案记忆(1)
文史杂志(1)
王茂荫与吴棠故实述略
作者:陈平民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清宝钞  户部官票  右侍郎  王侍郎奏议  江苏巡抚  钱法堂  漕运总督  邑义  名臣  四川总督 
描述:王茂荫(1798—1865),是我国晚清时期以直言敢谏、清正廉洁而声震朝野的名臣。他是歙县杞梓里人,晚年迁居同邑义成村。王氏在咸丰间曾以倡行钞币而被擢为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后又因建言将清政府
朱元璋反腐收双袜子都算贪
作者:张宏杰  来源:档案记忆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株连蔓引  右侍郎  《明史》  朱亮祖  华云龙  洪武朝  御制大诰  布政  于洪武  郭桓案 
描述:朱元璋反腐制度之严密,手段之严厉,都是历史所罕见的。按理说,洪武朝的官员应该个个都老老实实,卖命工作。但是事实不然,官场腐败居然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生长起来。在专制制度下,官僚系统的腐败并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常态。它的威力如此惊人,登上宝座的朱元璋,龙椅还没有坐热,四顾一看,腐败已经像瘟疫一样在他眼皮底下迅速蔓延开来:诸多王公贵族的亲戚、家
朱元璋反腐
作者:何进  来源:江淮法治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右侍郎  赵全  《明史》  明初  八年  明洪武  重典  廷举  承宣布政使  户部侍郎 
描述: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牵连致死数万人的贪腐案——明初四大案件之一的郭恒案。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吸收元朝灭亡的教训,十分注意官吏的廉洁、守法,所以制定了一系列的严法重典,官员一旦贪腐犯法,会被处以剥皮之刑。洪武十八年3月,朝中御史余敏、丁廷举检举告发户部侍郎郭恒伙同按察使司赵全德、承宣布政使司李
朱元璋改数治贪
作者:白玉成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殿  那五  右侍郎  万两  一本  郭桓  财务账目  惊天大案  户部侍郎  税粮 
描述:一天,朱元璋坐在宫殿之上,仔细查阅着各地呈报上来的财政账目。突然,他在一本账册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细微的问题:一本账本上"十万两白银"被人为地改成了"五万两白银",也就是在"十"上加上3笔便成了"五"。朱元璋看后倒吸一口凉气,一字之差便使国家面临亏损五万两的危机。同时他也暗暗佩服改账目的人,如果不仔细查看,是很难发现的。是谁胆子这么大,竟敢擅自修改政
大写数字与朱元璋反贪
作者:史文龙  来源:陕西审计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直接联系  右侍郎  朱元璋  按察使  布政使司  明朝初年  反腐败  汉字大写  大写数字  行政长官 
描述:我国现行的被银行、邮局等广泛使用的汉字大写数字的产生与明朝初年开国君主朱元璋的反贪、反腐败有直接联系。 洪武十八年(1385),御史余敏,丁举廷告发,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前者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者为一省司法的主管)李或、赵全德等人伙同户部侍郎(主管全国征税税款钱粮)郭枢贪污舞弊,吞盗官粮、官金。朱元璋抓住这个线索穷追不舍。明初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经追查竟有十二
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
作者:戴华  来源:甘肃日报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右侍郎  地方财政收支  严刑峻法  朱元璋  贪污行为  何良俊  土地庙  贪官污吏  严惩  《大诰》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从不手软。他从元朝的灭亡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元朝因为宽容放纵贪官污吏,把江山丢掉了,如今我得了天下,若不用严刑峻法便不足以矫正积弊!”他称帝不久,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及地方官员的政绩作系统调查,发现有严重的贪污行为,立即下诏,沼曰:“凡官吏贪赃满八十贯钱(每贯一千文,约折银一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