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9)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99)
按年份分组
2016(2)
2014(6)
2013(5)
2012(4)
2011(7)
2010(3)
2008(7)
2007(6)
2006(4)
2005(4)
按来源分组
文史天地(2)
政府法制(2)
文史博览(2)
民间传奇故事(2)
党课(1)
天天爱学习(五年级)(1)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1)
群文天地(1)
人事天地(1)
知识窗(1)
朱元璋杀婿
作者:暂无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朱元璋  高价出售  安庆  明朝初年  国家控制  私茶  明王朝  出口物  于洪武 
描述:明朝初年,茶叶作为重要的生活资料和出口物资,完全由国家控制。明王朝制定了《茶法》,严禁贩运私茶。 明太祖朱元璋的三女儿安庆公主,16岁那年嫁给欧阳伦。欧阳伦自以为是当朝驸马,便目无国
朱元璋的人神之变
作者:王春瑜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朱元璋  封建专制主义  和尚  秦始皇  红巾军  历史时期  纵横谈  造神运动  明王朝 
描述:皇帝是人不是神,这是常识。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皇帝却被人为地神化,遗害无穷。考察皇帝的人神之变,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专制主义认识的深化。 就拿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吧。本来他家穷
论朱元璋的选用人才
作者:左书谔  来源:甘肃理论学刊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初  朱元璋  中书省  选用人才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唯才是举  优秀人才  明王朝  选才用人 
描述:朱元璋于公元一三六八年建立明王朝后,采取许多措施革除元朝弊政,恢复和发展明初的社会经济,使明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切均与朱元璋的选用人才分不开。朱元璋选用人才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唯才是举
朱元璋制定“大明律”
作者:暂无 来源:广西财务与会计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贪污受贿  朱元璋  胡惟庸  巩固政权  官场  官吏  明王朝  户部  制定  大明律 
描述:明王朝建立后,官场上下贪污受贿盛行。丞相胡惟庸受贿金帛、古玩不可胜数;户部侍郎郭恒贪污受贿官粮达七百万石。朝廷官吏贪污受贿成风,激起百姓强烈不满和反抗情绪。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制定了《大明律》。对违犯者严惩,不避权贵,不庇护皇亲国戚。户部侍郎郭桓权势显赫,犯
朱元璋的治国思想
作者:胡岩林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朱元璋  河南农民  治国思想  皇帝  农业生产  红巾军起义  戎马生涯  贪官污吏  明王朝 
描述:朱元璋(1328—1398)安徽凤阳人。1352年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经历十六年的戎马生涯,身经百战,削平群雄,推翻元王朝的统治,1368年四十一岁登上皇位,是明代的开国皇帝。他在位三十一年,勤政惠民,励精图治,出现了“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的洪武盛世。朱元
试论朱元璋的教育思想
作者:胡岩林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初  朱元璋  府州县学  重视教育  国子监  培养人才  明王朝  士知识分子  兴办学校  教育思想 
描述:朱元璋为什么能够推翻元朝,统一中国,登上皇帝的宝座,并使明初的政治经济得到巩固和发展,出现“洪武之治”的盛世?其中有个重要原因便是朱元璋重视教育,礼贤儒士,注重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赢得了众多知识分子的拥护和支持。本文试图就朱元璋的教育思想略陈肤浅之见。
论朱元璋用人
作者:王西昆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胡惟庸  李善长  中书省  少数民族  武装夺取政权  明王朝  十三年  功臣  求贤 
描述:,知人善任,遂成一代帝业;在称帝后,他又通过各种渠道选拔录用各类人才,从而巩固了明王朝新政权。但是,朱元璋在晚年,使用严刑峻法,滥杀无辜,摧残了大批有用之才,其中包括许多开国功臣。朱元璋在用人方面,既留下许多有益的历史经验,同时也存在不少严重
论朱元璋的治国之道
作者:郭厚安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三吾  统治秩序  目不知书  制礼作乐  诗书礼乐  武定  《五经》  明王朝  元末农民起义  文致太平 
描述:朱元璋在地主士大夫的影响和熏陶下,更由于儒学最适合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因而接受了孔孟之道并以之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文章在阐述了朱元璋尊孔读经、制礼作乐、宣扬仁义忠孝等以孔孟之道治国的主要内容以后,以翔实的史料对朱元璋的严刑峻法进行了辨析。认为严刑峻法只是朱元璋审时度势,通权达变,在特殊情况下才被采用,只是诗书礼乐的辅助手段。决不能因为朱元璋使用了严刑峻法,就误认为他是以申商刑名法术治国,而不是以孔孟之道治国。“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对朱元璋的这一评价,无疑是很正确的。
评朱元璋的财政思想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197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财政问题  朱元璋  地主阶级  大地主  财政思想  明王朝  社会经济  统治集团  元朝政权  封建经济 
描述:忽必烈(元世祖)之后的元朝统治集团,为了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竭力宣扬孔孟之道,“凝情经史,爱礼儒士”;推崇程朱理学,说什么“后之时君世主,欲复天德王道之治,必来此取法矣”(《宋史·道学传》);并加封孔丘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搞尊孔活动,推行一条儒家反动路线。在元政权的庇护和支持下,蒙汉大地主肆意兼并土地,掳掠、强迫劳动人民当奴隶或“驱口”(类似农奴的劳动者),进行野蛮的压榨;元王朝统治者们更是虐政滥刑,急征暴敛,肆意搜刮,挥霍无度。所有这些,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经济,使广大人民辗转沟壑,造成“死者相枕籍”
朱元璋与明初科举制度
作者:张健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立国之本  明初  朱元璋  洪武朝  重大影响  皇帝  科举考试  陈友谅  明王朝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濠梁之民”、“淮右布衣”参加了元末群雄起事的行列,花了十六、七年的功夫,收拾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劲敌,推翻了元王朝,做了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举贤任才,立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