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再论朱元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作者:陈梧桐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洪武之治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  统一多民族国家  休养生息 
描述:学术界对明太祖朱元璋有不同的评价 ,本文认为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 ,统一全国 ,加强中央集权 ,稳定政治局势 ,调整生产关系 ,恢复发展经济 ,弼成“洪武之治” ,为明朝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制定的一套典章制度 ,还为明朝的长治久安提供必要的保障 ,并多为清朝所继承 ,对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元璋的历史功绩 ,远远超过此前的历次农民战争后那些新王朝开国皇帝 ,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 ,也难分轩轾。
从《由僧钵到皇权》到《朱元璋传》
作者:陈梧桐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  吴晗  《由僧钵到皇权》  《朱元璋传》 
描述:吴晗是朱元璋研究的拓荒者,他的代表作曾多次改写,由抗战时讽喻时政的通俗读物《由僧钵到皇权》发展为新中国的学术性史学名著《朱元璋传》,在明史研究以及中国政治史、史学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朱元璋传》的写作和修改,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唯物史观是指导历史研究的科学理论;影射史学不能真正起到为现实服务的作用;粗疏之风是史学研究之大忌。
从《由僧钵到皇权》到《朱元璋传》
作者:陈梧桐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从《由僧钵到皇权》到《朱元璋传》
朱元璋创办过农桑学校吗?
作者:陈梧桐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植树造林  历史事实  朱元璋  王维  首创  创办  农业专科学校  农桑  中国农民 
描述:王维泗同志在《中国农民报》一九八三年三月八日和十日发表的《历史上重视植树造林的名人轶事》一文,提出了朱元璋“首创农桑学校”之说,把他看作是我国创办农桑学校的第一人。我认为此说是有背于历史事实的。王维泗同志认为朱元璋首创农桑学校的根据何在呢?他的文章,有一段以“朱元璋首创农桑学校和园林场”为小标题的文字写道: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农桑为立国之大本。他说:‘农桑衣食之本,学校道理之原。’提倡办农桑学校,并对进京汇报的人不知道桑株数目和办校情况,很不满意,下诏申斥。”
朱元璋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作者:陈梧桐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政府  元朝  元末农民战争  三十年  明朝  朱元璋  江南地区  地主阶级  农业生产  休养生息 
描述:明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处于极度衰败的境地。元朝统治者八九十年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特别是蒙汉地主阶级对元末农民战争的血腥镇压,对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朱元璋登上明朝帝位后,面对的是一派田畴荒芜、民不聊生的景象。不仅北方的山东、河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道路皆榛塞”,“积骸成丘”,就是往昔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许多地方也是“土旷人稀,耕种者少,荒芜者多”。但是,过了二三十年,这种百孔
论朱元璋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
作者:陈梧桐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实录》  《明史》  少数民族地区  朱元璋  南方民族地区  南方少数民族  “因俗而治”  土司制度  边疆民族地区  云南 
描述:论朱元璋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陈梧桐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后,制定了“威德兼施”的民族政策,他的这个政策,在具体施行中,是视各民族地区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侧重的。对南方的少数民族,则侧重于“以德怀之”,实行的是以德怀为主的政策。“威德兼施”,招抚为主早...
评朱元璋整肃吏台的措施
作者:陈梧桐  来源:新华月报(文摘版) 年份:1979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评朱元璋整肃吏台的措施
朱元璋处死贩卖私茶的驸马
作者:陈梧桐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茶叶  三十年  朱元璋  中国古代  私茶  茶马贸易  贩卖  处死  明王朝 
描述:洪武三十年(1397年)六月,明朝的驸马都尉欧阳伦违禁贩卖私茶,被明太祖朱元璋赐死。在中国古代,皇帝亲自处死违法的皇亲国戚本不多见,而处死贩卖私茶的驸马爷,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个事件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要了解它的原委,还得从明初的汉藏茶马贸易说起。明朝初年,退往漠北草原的元朝残余势力仍拥有相当力量,妄图重新恢复对中原的统治。他们不时南下骚扰,成为明王朝的最大威
朱元璋战胜陈友谅、张士诚的经过和原因
作者:陈梧桐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福通  割据势力  常遇春  军事实力  徐寿辉  陈友定  小明王  陈友谅  元末农民起义  胡大海 
描述: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之间的战争,是关系到三方生死存亡的重大事件,经过长期激烈的战斗,朱元璋取得彻底胜利,尽有长江的中下游地区,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增长,从而为他削平其他割据势力铺平了道路,也为他北上灭元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战争的过程和朱元璋获胜的原因作些探讨和论述.
论朱元璋对蒙古的“威德兼施”政策
作者:陈梧桐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政治  军事打击  朱元璋  敌对势力  怀柔  蒙古  色目  华夏族  战争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后,为了完成全国的统一,巩固明朝的统治,制定了“威德兼施”的政策,力图运用军事征服即所谓“以威服之”与政治怀柔即所谓“以德怀之”相结合的手段,来解决蒙古问题。本文拟就朱元璋这一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及其成就与不足,作些探讨。 岭北之役的失败与“威德兼施”政策的确定 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在出兵北伐时,就注意运用他在兼并战争中利用军事打击与政治招抚相结合来消灭敌对势力的经验。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一月,他命徐达、常遇春率师北伐,即发布檄文,宣布:“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