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用事成分的语义序列与语法规则
作者:吴继光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序列  消耗性  工具成分  优先性  共现  语法规则  新学  语义成分  材料成分  实现过程 
描述:一引言 1.1“用砂锅煨汤”、“用排骨煨汤”之类格式,可以写作“用+ X+ VP”。“X”表示“用”字所带的宾语,VP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动词性短语。我们把其中的“用+X”称为“用”字结构,把“用”字结构所代表的语义成分称为“用事成分”。所谓用事成分指动作在实现过程中所利用、所凭借、所耗费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可以是现实中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 除了“用”字之外,“以”、“拿”、“使”等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介引用事成分的作用,也可以作为用事成分的标记,我
徐州话中的“肯”、“很”、“管”
作者:吴继光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程度副词  普通话  语法特点  语法现象  两种用法  徐州话  方言区  能愿动词  语法系统  说话人 
描述:一种方言的特点,首先表现在语音上,其次是词汇,然后才数到语法。同一个方言区中的各个方言点之间,语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过这是从宏观上就整个语法系统而言的。如果从微观上就具体的语法现象来看,某一地点方言的语法特点还是大有琢磨头儿的。
新时期语法学者学术研讨会述要
作者:吴继光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述要  新时期  汉语方言  汉语语法研究  语法形式  方言语法  语法现象  学术研讨会  汉语语法学  体词谓语句 
描述:新时期语法学者学术研讨会述要
试谈在动态研究中发掘语法规律
作者:吴继光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动态研究  现代汉语  语法规律 
描述:语法规律的发掘要在动态研究中进行。本文从对象格式与相关格式、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与交际功能、共时系统与历时系统、语法事实与语言的外部因素等五个方面讨论了在动态研究中发掘语法规律的常用途径
徐州方言里非经声的“着”
作者:吴继光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徐州方言里非经声的“着”
关于语言研究的要求与学风的思考
作者:吴继光  来源:语言文字应用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义组合  邢福义  动词作定语  语言研究  尊重事实  文品  语法研究  务实精神  现代汉语  语言学 
描述:以邢福义先生《语法问题思索集》中关于研究要求和学风问题的讨论为线索,结合研究实践,对这两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文章第一部分谈“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的研究要求。观察的充分,体现为“全面”;描写的充分,体现为“周详”;解释的充分,体现为“深刻”。观察充分是基础,描写充分是关键,解释充分是最高要求。第二部分谈“尊重事实、讲究文品”的学风。尊重事实,首先要有务实精神,还必须注意思想方法,注意多角验证。讲究文品,要实事求是,严于责己,宽于待人。
也谈普通话里表示儿化的“儿”
作者:吴继光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198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普通话  疑问  儿化韵  期刊  处理方法  北京话  内部屈折  中国语文  方言  音节 
描述:《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5期刊登了林伦伦同志的文章《普通话里表示儿化的“儿”是后缀吗?》(以下称林文),对“儿”的后缀身份提出疑问,“希望能引起同志们的注意和讨论”。此后,《中国语文天地》1987年第3期同时刊登了康逊同志《“儿”是后缀》(以下称康文)和张大旗同志《儿化的“儿”看作特殊的后缀好》(以下称张文)两则短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林文提出的问题。拜读过这三篇文章之后,感到深受启发,但同时也觉得尚有言犹未尽之处,有些理论上方法上的问题还应该展开谈一下,于是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于语言研究的要求与学风的思考
作者:吴继光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关于语言研究的要求与学风的思考
针灸、手法、中药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
作者:吴继光  来源:江西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窜痛  艾条灸  风寒湿邪  关节部位  泻法  骨盆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板床  牵引重量  分筋 
描述:一、一般资料:22例中,男16例,女6例,年龄最大42岁,最小28岁。病程均在三个月以内。疗程最短37天,最长56天。显效18例,有效3例,1例未坚持治疗。二、具体操作:卧硬板床,骨盆牵引6—8周
动词性“比”字句的分化及其他
作者:吴继光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字句  名词性词语  衣服  分化  现代汉语  谓词性成分  比较项  动宾短语  结论项  动词 
描述:1.现代汉语里的“比”字句,可以概括表示为:X比YZ X和Y是“比”字句里的两个比较项,Z是结论项。本文打算讨论比较项X、Y分别为“N_1+V”和“N_2+V”的比字句(N_1、N_2都指名词性词语,V指动词和动宾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