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1)
山水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
1999(1)
按来源分组
中国语文(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
相关搜索词
相关关键词(TOPN)
话题转移式结构混乱之对策
作者:汪志芳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逻辑规律  短语结构  物质外壳  思想过程  迷惑性  陈述对象  建筑材料  语法规则  结构转换  移式 
描述:话题转移式结构混乱是一种语病隐蔽性极强的病句类型,表现为陈述未完,陈述对象却已发生改变,造成若干分句前言不搭后语,往往"前言"与"后语"又有一定联系,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一、记忆及思维习惯的影响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而构成的完整体系,词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言语的感知和理解是在感知语言的物质外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而掌握语义即掌握语言所表达的思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总是
用事成分的语义序列与语法规则
作者:吴继光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序列  消耗性  工具成分  优先性  共现  语法规则  新学  语义成分  材料成分  实现过程 
描述:一引言 1.1“用砂锅煨汤”、“用排骨煨汤”之类格式,可以写作“用+ X+ VP”。“X”表示“用”字所带的宾语,VP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动词性短语。我们把其中的“用+X”称为“用”字结构,把“用”字结构所代表的语义成分称为“用事成分”。所谓用事成分指动作在实现过程中所利用、所凭借、所耗费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可以是现实中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 除了“用”字之外,“以”、“拿”、“使”等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介引用事成分的作用,也可以作为用事成分的标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