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30)
报纸(36)
学位论文(7)
会议论文(6)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158)
山水风物 (17)
(3)
(2)
(2)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6(15)
2015(15)
2012(6)
2011(22)
2009(17)
2007(5)
2002(3)
2000(7)
1995(6)
按来源分组
文史月刊(3)
资治文摘(1)
炎黄春秋(1)
兰州学刊(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1)
闽南风(1)
南国博览(1)
人民之友(1)
知音励志(1)
中国人大(1)
朱元璋重典
作者:颜吾芟  来源:中国人大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洪武年间  朱元璋  长治久安  重典  刑事法规  贪官污吏  官吏  明王朝  贪污腐败 
描述: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这位出身贫苦的开国皇帝,少时曾饱受元朝末年官吏贪污腐败之苦。大明王朝建立后,为了朱家天下的长治久安,朱元璋不惜用历史上罕见的重典打击贪官污吏。洪武年间打击贪官污吏的重典首推《大诰》《。大诰》是朱元璋亲自编定的一部特别刑事法规,共236条,其中
朱元璋颁布重典
作者:刘锴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纠劾  开国功臣  明初  朱亮祖  里甲  监察御史  重典  副都御史  大明  欧阳伦 
描述:翻开中国的历史,官吏贪污腐化者不乏其例,因此,历朝历代多有“反腐”之举。这其中,当属明太祖朱元璋的力度最大。平民出身的朱元璋从小就目睹和感受了贪官污吏对百姓的盘剥压榨,因此,他对官场上的贪污腐化行为深恶痛绝,所以他建立大明帝国后,便开展了一系列
朱元璋重典的历史思考
作者:金晓添  来源:知音励志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严刑  治理  重典 
描述:纵观中国古代,朱元璋可以说是历代统治者当中惩治腐败力度最大的一位皇帝。朱元璋在建立一个崭新的朝代时,面临着政治腐败,政权不稳等诸多的问题。由此,他"重典",采用"严刑峻法"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减少了官员腐败所带来的动荡,稳定了明王朝的统治。而这对于我们今天社会来说也有借鉴意义。
朱元璋重典及其借鉴意义
作者:吴青山  来源:人民之友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重典及其借鉴意义
朱元璋『铁腕
作者:黄河  来源:南国博览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青春的生命时光.他后来参加起义队伍,也是从士兵干起,一步一步走上人生的顶峰.正是因为这段崎岖的人生道路,因为尝尽底层生活的艰辛,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有着发自肺腑的愤恨,堪称史上最严酷的皇帝
朱元璋改数
作者:白玉成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殿  那五  右侍郎  万两  一本  郭桓  财务账目  惊天大案  户部侍郎  税粮 
描述:一天,朱元璋坐在宫殿之上,仔细查阅着各地呈报上来的财政账目。突然,他在一本账册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细微的问题:一本账本上"十万两白银"被人为地改成了"五万两白银",也就是在"十"上加上3笔便成了"五"。朱元璋看后倒吸一口凉气,一字之差便使国家面临亏损五万两的危机。同时他也暗暗佩服改账目的人,如果不仔细查看,是很难发现的。是谁胆子这么大,竟敢擅自修改政
朱元璋
作者:济贫  来源:闽南风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
朱元璋重典并非不可取
作者:陈喆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朱元璋  死刑存废  大讨论  明王朝  反对者 
描述:前段时间在死刑存废大讨论的过程中,有一种观点甚嚣尘上,就是重刑未必能够震慑和遏制贪腐。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以明太祖朱元璋重典为例,认为他采用剥皮实草、株连屠杀等酷刑治理贪腐,不但没有换来吏治清明,反而越反越,致使明王朝成为历史上最腐败的王朝之一。反对者大致有三条依据
论朱元璋“重典”及启示
作者:赵天宝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腐败  和谐社会  重典治贪吏 
描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拳惩治腐败。明初朱元璋“重典”的做法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针对当前中国实际,文章对如何重拳惩治腐败提出四项举措,其核心是让执政官员崇尚法治、加强自律。
朱元璋的重典与预防犯罪之策
作者:江仁宝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执政  朝廷  中国历史  暴政  封建法制  臣民  预防犯罪  刑制  治国 
描述:显著特点:第一,“以猛治国”,即“重典”治国。他认为,必须用“重典”,才能使“事权归于朝廷”,以维护极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这是制定明律的指导思想。第二,重视犯罪的预防。朱元璋在“张刑制以齐之”的同时,始终贯串着“警省”臣民的预防犯罪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