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作者:谭平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治官  朱元璋  姑息之政  内阁倾轧 
描述: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君主既要手握大权又要能享受做皇帝的乐趣是丞相制度必然存在的依据;然而来自元朝末年中国社会最底层、有着特殊心理状态的朱元璋为了使自己及其后代能永远大权独揽竟然废除了已沿袭一千多年的丞相
朱元璋废丞相
作者:张慧英  来源:西部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丞相  内阁  宦官 
描述: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朱元璋以“谋不诡”的罪名杀死丞相胡惟庸,并诏告天下,废除了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丞相制度的废除给明王朝和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明清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起了
朱元璋废丞相述论
作者:赵毅 罗冬阳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六科给事中  朱元璋  汪广洋  胡惟庸  中书省  右丞相  大都督府  通政司  御史台  丞相制 
描述:本文基于对朱元璋废丞相这一历史事实的综合辨析,并稽核史界的有关认识,考察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几个重要问题。认为,朱元璋废丞相虽具有随机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更为根本的,它是封建政治制度演进的逻辑必然。君主行为之能动性,限废计划之周密性,即其表征。
朱元璋废丞相述论
作者:赵毅 罗冬阳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六科给事中  朱元璋  汪广洋  胡惟庸  中书省  右丞相  大都督府  通政司  御史台  丞相制 
描述:本文基于对朱元璋废丞相这一历史事实的综合辨析,并稽核史界的有关认识,考察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几个重要问题。认为,朱元璋废丞相虽具有随机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更为根本的,它是封建政治制度演进的逻辑必然。君主行为之能动性,限废计划之周密性,即其表征。
朱元璋怒审胡丞相
作者:姬树明 俞凤斌  来源:湖南群众文艺 年份:1980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怒审胡丞相
朱元璋废丞相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明代中央集权加重皇权发展到高峰明代官制的最大特点是中央集权加重,皇权发展到高峰。尤其是在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大权独揽,中央集权变成了皇帝一人专权。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和三孤(少
制度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监察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办事公开制度  诫勉谈话制度  述职述廉  村级建设  评审制度  信访举报工作  明光市  安徽省 
描述:安徽省明光市推行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制度;山西省介休市严格执行述职述廉和诫勉谈话制度;山东省胶州市建立村级建设事项事前评审制度;[第一段]
朱元璋杀胡惟庸废丞相考辨
作者:肖立军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废丞相  胡惟庸  中书省 
描述:朱元璋对胡惟庸优宠多年 ,胡对朱也较为恭顺 ;胡的权力未被彻底架空 ;胡被杀的原因不是擅权和谋逆 ,而是结党和乱法 ;废行省是地方军政分开的总结和制度化 ;朱元璋废相并非仅因胡惟庸 ,而是对丞相制度
朱元璋“大部制” 改革废掉丞相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晚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从传说中先秦时代按照图腾命名的龙官、鸟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现,一时间丞相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议政;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的设立,让“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
作者:王凡 唐蕾  来源:决策探索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公九卿  二柄  门下省  使职差遣  南书房  票拟  位高权重  中书门下  在世人面前  十三年 
描述:从传说中先秦时代按照图腾命名的龙官、乌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现,一时间丞相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议政;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的设立,让“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