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报纸(4)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7)
山水风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4(1)
2011(1)
2010(3)
2009(1)
2008(1)
2007(1)
1983(1)
按来源分组
学语文(1)
中国青年报(1)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1)
湖南文学(1)
皖东晨刊(1)
人民政协报(1)
宿迁晚报(1)
合肥晚报(1)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1)
散文选刊·下半月(1)
故乡的七里湖
作者:许永宁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小时候,七里湖的水清澈见底,平风浪静的时候,可以看见湖底下五颜六色的沙砾和各种各样的贝壳。成群结队的鱼儿,游弋于碧波之间,各种水鸟,盘旋于湖面之上。经常可见母野鸭带着一群群刚出壳的幼雏,嬉戏在莲花、莲叶之下,黄绒绒的十分可爱。 我们三五成群,荡舟其间。采莲、采菱,边吃边玩,愉快地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首使人终身难忘的歌曲。如果得到带领我们玩耍的兄长们的允许,还可以一丝不挂地跳到湖中,痛痛快快地洗一个光腚澡。
汪道涵的故乡
作者:汪夕茹  来源: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家乡  卢沟桥事变  抗日救亡  民主政府  上海交通大学  明光  发展变化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建设 
描述:汪道涵自幼聪慧好学,在父亲创办的明光小学和初中读书,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东南大学附中高中部录取,193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他在学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全家奔赴延安,走上抗
朱元璋故乡再建新城
作者:吴晓泉 王艳  来源:合肥晚报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昨天上午10时许,位于凤阳县新城区暨政务新区建设的开工现场气氛热烈,彩旗飘舞,鞭炮齐鸣,来自县直机关各部门负责人、村民代表、施工单位近千人,参加当日举行的开工庆典仪式。经过6年反复论证的凤阳县新城区暨政务新区建设规划,将逐渐变为现实。据悉,新城区位于明中都皇城以西,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
汪道涵的故乡
作者:暂无 来源:宿迁晚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汪道涵自幼聪慧好学,在父亲创办的明光小学和初中读书,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东南大学附中高中部录取,193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他在学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全家奔赴延安,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1939年,时任新四军四支队战地
汪道涵的故乡
作者:汪夕茹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汪道涵自幼聪慧好学,在父亲创办的明光小学和初中读书,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东南大学附中高中部录取,193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他在学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全家奔赴延安,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1939年,时任新四军四支队战地
汪道涵的故乡
作者:暂无 来源:皖东晨刊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汪道涵的故乡情汪夕茹汪道涵与发妻戴夕珂汪道涵和侄儿汪夕常汪道涵为滁州中学八十周年书写的题词国难当头回乡抗日1939年,时任新四军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的汪道涵重返家乡,拯救在日本侵略军铁蹄下的家乡人民。他亲手发展和建立了嘉山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自来桥支部,点燃起家乡抗日的烽火。家乡人民尊敬他、信
故乡的沉重(外一篇)
作者:向午平  来源:湖南文学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我不知道  一段段  晚归  湘西方言  栖凤湖  鸡鸣狗吠  芭茅草  第二年  鲤鱼跳龙门  告诉我 
描述:不知为什么,故乡这几年总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每一片鱼鳞似的屋檐都显得那么亲切,就连晚归的牧童们打闹嬉戏的声音也仿佛清晰地回响在耳边。其实,对于我来说,故乡就是一道深奥、艰涩而充满了诱惑的课题,始终无法
论朱元璋的故乡情结
作者:吴贵春  来源: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评说  故乡情节  朱元璋 
描述:朱元璋登基以后,为凤阳的发展作出了诸多努力,这其中饱含着他浓浓的故乡情结。他为凤阳所做的一切,确实给凤阳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朱元璋故乡一瞥〔凤阳〕
作者:孟伟咸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故乡一瞥〔凤阳〕
故乡》中杨二嫂形象的主题意义
作者:张庆刚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小市民  中国农村经济  人物形象  杨二嫂形象  社会现实  社会经济  主题意义 
描述:故乡》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展现的。如果说闰土的命运代表了20世纪初中国广大贫苦农民的共同命运,闰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破产的社会现实的话,那么杨二嫂这一形象则是另一群破产者——城市小市民的代表,她的命运和遭遇,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