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9)
报纸(9)
会议论文(4)
图书(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45)
山水风物 (13)
(4)
(3)
按年份分组
2016(7)
2015(7)
2014(3)
2011(6)
2009(8)
2008(3)
2007(4)
2005(3)
1994(1)
1985(1)
按来源分组
-1(7)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1)
传奇故事(下半月)(1)
各界(1)
党课(1)
人间(1)
廉政文化研究(1)
工商行政管理(1)
中国监察(1)
中国招标(1)
朱元璋监察思想对监察制度的影响考究
作者:孔丽霞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监察思想  朱元璋  监察制度 
描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监察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并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成为统治者稳固统治的一种有效途径。明代监察制度承前启后,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都察院作为明代的最高
朱元璋监察思想对监察制度的影响考究
作者:孔丽霞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监察思想  朱元璋  监察制度 
描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监察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并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成为统治者稳固统治的一种有效途径。明代监察制度承前启后,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都察院作为明代的最高
朱元璋的监察制度改造及其成败得失
作者:柴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初  邓愈  台察  政局稳定  监察御史  懿文太子  监察制度  给事中  机构重叠  御史中丞 
描述:问题推动改革。元末监察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致使吏治松弛,官吏队伍贪腐严重。明初,朱元璋即位后,借鉴元代教训,对原有监察制度进行了一番改造。无论是都察院监察御史,还是六科给事中,抑或是巡视巡按,都在
朱元璋与明朝公文制度的革新
作者:暂无 来源:北大荒文学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公文  朱元璋  革新 
描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十分重视秦汉以来的公文制度,深刻认识到公文对国家治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自上而下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行政措施,规范完善了公文制度,使明朝的公文在中国公文史上有了重大的发展和革新。
朱元璋的城墙与校舍责任人制度
作者:朱迅垚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小学校舍  城墙  朱元璋  教育局局长  项目责任人  学校校长  责任人制度  建筑面积 
描述:安徽省出台新规,要求新建中小学校舍竣工时,均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永久性标牌,注明竣工时间,项目县(区)长、教育局局长、项目学校校长姓名,设计、施工、监理等名称,以及建筑面积、资金来源等内容,一旦有校舍倒塌,将可以从标牌上找出项目责任人,追究其责任。
朱元璋的城墙与校舍责任人制度
作者:朱迅壵  来源:传奇故事.探案经典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迅垚 安徽省出台新规,要求新建中小学校合竣工时,均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永久性标牌,注明竣工时间,项目县(区)长、教育局局长、项目学校校长姓名,设计、施工、监理等名称,以及建筑面积、资金来源等内容,一旦有校舍倒塌,将可以从标牌上找出项目责任人,追究其责任。 由此不难想到古代城砖的烧制。比如,明代南京城墙六百年之后仍然坚固如初,为什么呢?这与朱元璋要求在城砖上刻上四种人的名字有关,监造官、烧窑匠、制砖人、提调官(运输官),差不多涵盖了城砖从烧制到最终砌成城墙的全过程。同时,城砖上的文字还记
朱元璋的城墙与校舍责任人制度
作者:朱迅壵  来源:传奇故事(上半月)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的城墙与校舍责任人制度
明代和朱元璋的惠商制度
作者:汤标中  来源:贵州商业经济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代  中国  经济史  商业经济 
描述:明代和朱元璋的惠商制度
朱元璋与明初科举制度
作者:张健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与明初科举制度
朱元璋与明初科举制度
作者:张健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立国之本  明初  朱元璋  洪武朝  重大影响  皇帝  科举考试  陈友谅  明王朝 
描述: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濠梁之民”、“淮右布衣”参加了元末群雄起事的行列,花了十六、七年的功夫,收拾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劲敌,推翻了元王朝,做了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举贤任才,立国之本”的重要性。①他说:“贤才,国之宝也。”②“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③建国之初,他根据往古“选贤与能”的“治国之要”,通过荐举、办学、科举三条渠道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大批贤能之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