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朱元璋成在南京
作者:唐雯  来源:档案与建设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都城  五代十国  洪武  选择  元末农民战争  北伐军  朱元璋  长江下游  西北  南京 
描述:南京坐落在长江下游,西北据长江之险,东南山脉环绕,形势险要,龙蟠虎踞,史称六朝古都,三国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十国的南唐都曾以此地为都城。元末农民战争中,朱元璋与群雄争霸,选择今南京一带作为根据地。朱元璋在1355年由滁州进兵和
朱元璋缘何贬孟子?
作者:杜学峰  来源:龙门阵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洪武  朱元璋  子思  孔子  孟轲  曾参  孟子  命令  孔庙 
描述:洪武五年(1372年)的一天,盛怒之下的朱元璋想把孟子的木主牌位从孔庙四配的位置上撤下来。当时,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治隆唐宋:朱元璋
作者:陈时龙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洪武  朱元璋  胡惟庸  中书省  李善长  皇帝  明代  陈友谅  南京 
描述:朱元璋,明朝(1368~1644年)的开国君主,在位31年,年号洪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这位皇帝长相很怪异,脸有皱纹,痘点斑斑,颚部突出。然而,他是明代最成功的统治者,因为在他怪异的长相下
朱元璋与洪武文坛生态
作者:马大勇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知识阶层  古典文学  朱元璋  汉民族  文坛  文学史  生态 
描述:从文学史运程的一般规律来推测,明初朱元璋执政的洪武三十年(1368—1398),本应是古典文学获得大发展、从而走向另一个高潮的时期。在朱元璋的领导之下,统踞中原将近一世纪的蒙元朝廷被起义大军追亡逐北,驱入大漠,汉民族重新把持最高政权,盛世气象初见端
朱元璋的忌讳词
作者:十年砍柴  来源:爱情·婚姻·家庭(冷暖人生版)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经过敏  洪武  朱元璋  和尚  敏感词  州府  皇帝  风险  讽刺  怀疑 
描述:历朝历代,最大的敏感字眼,便是皇帝的名字。除此之外,其他的敏感字、敏感词并不多,秀才们做文章时,只要留心别去碰圣上名讳这个大地雷,就可以了。可是到了明代,就不一样了。出身贫苦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忌讳就
朱元璋动辄诛杀宫廷画师
作者:珍妮特埃利奥特 沈大伟 潘利侠 刘继月  来源:东方收藏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明朝  朱元璋  宫廷  艺术家  皇帝  文化领域  艺术品  至高无上  十五世纪 
描述:洪武帝对文人的迫害并不仅仅局限在政治方面,也延伸到了艺术和文化领域。宫廷画师一旦失宠,或者某件作品被怀疑有损于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往往是要么被关进监狱,要么被处死。在明朝最初十年,有大批杰
朱元璋为什么删《孟子》
作者:张宏杰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统治者  商纣王  洪武  蒙古人  朱元璋  农民起义  天命观  皇帝  孟子 
描述:罢孟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
朱元璋铩羽胜棋楼
作者:马戈  来源:棋艺(象棋版)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霸王  朱元璋  胡惟庸  李善长  红方  莫愁湖  象棋  太监  五四 
描述:朱元璋推翻元朝后,建都南京,国号大明。这一日,与群臣来到时称"南京第一名湖"的莫愁湖,前呼后拥,好不得意。因遥见湖畔有人席地而坐,悠闲自得地驰车跃马,随行军士便要前去驱赶,朱元璋笑
朱元璋如何借胡除刘
作者:梅朝荣  来源:温州瞭望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朱元璋  巡检司  胡惟庸  功夫  李善长  民间传说  机会  天气预报  功臣 
描述:在朱元璋讨伐天下过程中,刘伯温功劳甚大,在鄱阳湖大战中甚至救过朱元璋一命,若不是刘伯温,朱元璋早就被一炮轰死了。民间传说刘伯温能呼风唤雨,神通广大,是和诸葛亮齐名的人物,《明史》也称赞他"佐定天下,料事如神"。刘伯温"性刚嫉恶,与物多忤",但他的悲剧不在于他的这种性格,而是他所遇非人。如果刘伯温碰上的不是朱元璋这样的雄
朱元璋与“胡蓝党案”
作者:毛佩琦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谋反  朱元璋  胡惟庸  李善长  皇帝  皇位  傅友德  朱标  蓝玉 
描述:提示:2007年本刊"史事回眸"栏目将连续推出12期"明朝史话"系列文章,敬请留意。洪武十三年(1380年)五月初二,朱元璋从西华门摆驾出宫,要到丞相胡惟庸家里去。胡惟庸时任中书省左丞相,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