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7)
图书(11)
报纸(8)
学位论文(3)
新闻(3)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37)
(21)
(17)
山水风物 (14)
(13)
(10)
历史典故 (1)
按年份分组
2016(61)
2014(7)
2013(2)
2011(5)
2010(2)
2008(6)
2007(4)
2005(3)
2001(1)
1999(1)
按来源分组
-1(58)
深圳特区报(2)
华章(1)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1)
天津支部生活(1)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
民族团结(1)
成才之路(1)
中国城市经济(1)
燕赵老年报(1)
明光:三个带动 统筹发展
作者:李龙 武佩河  来源:中国城市经济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明城市创建  统筹发展  都市圈  资源综合利用  明光市 
描述:明光市始终坚持"三个带动,统筹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招商兴市、城镇活市、生态立市"四大战略",突出抓好农民增收、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创业环境"四件大事",坚持在
抓好三个转化 培养自学能力
作者:贾应钦  来源:成才之路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课外书籍  分析问题能力  心理规律  数学能力  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成绩  教学时间  自学能力 
描述:培养自学能力本身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尤为重要。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主要借助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教师要树立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素材、以"自学"为主线、以"认知、技能、情感"为内容的新观念,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虽说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是
安徽:三个民族村的灾后重建
作者:吴昌秀  来源:民族团结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水利基础设施  民族村  移民新村  重建家园  爱德基金会  供电恢复  工程进展顺利  灾后重建  安徽 
描述:1998年夏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江心回民村、瓦垅乡幸福回民村和七里湖乡桥东回民村三个村,669户2852人全部受灾,其中特重灾户587户、241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231万元。灾情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
朱元璋时期的社会福利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支部生活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养济院  漏泽园  福利政策  社会福利  朱元璋  免费  老百姓  养老院 
描述:虽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律令严苛,但在他治下的时代却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免费养老院、免费医院和免费公墓统统出现了。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格外重视民间疾苦。从小吃够了苦的他,一登基就出台了各种政策,试图让老百姓不再吃苦。他的三大福利政策分别是“养济院”“漏泽园”和“惠民药局”。
浅谈朱元璋时期的敬老政策
作者:孙远  来源: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敬老  养老 
描述:中国古代有着敬老、养老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敬老政策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具有明代特点的敬老政策,使得老有其所、老有其用,对整个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试论朱元璋时期的孝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华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孝治  明代  孝文化 
描述:孝文化作为儒家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明初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孝文化的核心是“孝治”,即以孝治国安民。明初朱元璋旌表孝行、奉行尊老国策、设立孝名科目以孝举人选官以及制订严密的法律条文,对各种不孝犯罪行为予以惩处遏制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孝治”施政的具体实践运用。有明一代封建统治相对稳定,社会秩序相对良好,与明初朱元璋注重“孝治”所形成的浓厚孝文化气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实践“三个代表” 建设四大工程——在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思考
作者:龚荣刚  来源:市长参考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府投资  工程建设项目  明光市  城市建设  “三个代表”  安徽 
描述: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必须把贯穿全篇讲话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领会好、把握好。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对于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更重要的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衡量、检查我们的思想
实现政治教学中的三个突破
作者:李凯良  来源: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教育  新形势  创新型人才  应用能力  三个突破  引导学生  思想政治课教学  实践能力  突破传统 
描述:为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