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3)
会议论文(4)
报纸(3)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13)
山水风物 (10)
(2)
(2)
(2)
(1)
按年份分组
2016(10)
2015(2)
2013(5)
2011(2)
2010(3)
2009(3)
2008(1)
2006(1)
2005(2)
1996(1)
按来源分组
-1(7)
学习月刊(1)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1)
治淮(1)
倡廉文摘(1)
书摘(1)
济南时报(1)
领导文萃(1)
党课(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1)
朱元璋的“群众造反运动
作者:谌旭彬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陈寿  皇帝  运动  群众  《大诰》  农民 
描述:一 常熟县农民陈寿六突然间成了大明帝国最耀眼的政治明星。这位老实巴交的江苏农民,平日里总受当地县吏顾英的迫害。据说这个顾英不只是迫害陈寿六一个人,而是“害民甚众”。忍无可忍的陈寿六率领自己的弟弟和外甥把顾英绑起来,手持皇帝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大诰》,来到京城告御状。
朱元璋的“反贪运动
作者:暂无 来源:党课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敲诈勒索  朱元璋  反贪  皇帝  运动  贪官污吏 
描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自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其父母、长兄就是死于残酷剥削和瘟疫饥贫之下,自己也被迫从小出家当和尚。所以,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发誓:有朝一日自己当上皇帝,定先杀尽天下贪官!
朱元璋的反贪运动
作者:张宏杰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反贪  运动  群众  《大诰》  腐败现象 
描述:所谓“学《大诰》运动”,即朱元璋晚年为了整顿官僚队伍清除腐败现象,而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一场官民大学习和群众大造反运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在历代帝王中,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这种痛恨,既源于血液,又源于理智。作为一个前贫民,嫉恶如仇是因为自己
朱元璋的“学《大诰》运动
作者:暂无 来源:济南时报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孙存准朱元璋凭借赫赫武功夺取了天下,夺取天下之后的朱元璋便“深刻”地总结历史教训。他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朝廷太弱,“威福下移,驯至于乱”,导致“天下臣民不从教者多”。所以,他主张威猛治国,刑用重典。为此,他仿效周公以“当世事”训诫臣民,亲自“采辑官民过犯,条为大诰”,颁行天下。“大诰
朱元璋晚年的“学《大诰》运动
作者:张宏杰  来源:书摘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贿赂  朱元璋  腐败  晚年  运动  罪犯  《大诰》  专制制度 
描述:在专制制度下,腐败不是一种病态,而是常态。它的威力是如此惊人,登上宝座的朱元璋龙椅还没有坐热,四顾一看,腐败已经像瘟疫一样在他眼皮底下迅速蔓延开来:刑部尚书(部长)收受罪犯贿赂
朱元璋“群众运动”反贪
作者:暂无 来源:倡廉文摘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群众运动”反贪
圈堤运动何时休
作者:陈泽宏  来源:治淮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防洪工程  女山湖  初步设计  漫滩行洪  流域综合规划  防洪规划  土地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入湖口  1991年大水 
描述:近一时期来,安徽省明光市境内的池河下游滩地上突起一道道圩堤,圈成一个个“方城”,这是沿岸各乡镇及一些个人在这里圈堤筑建的养殖池。他们互不示弱,竞相抢占地盘,圈堤战线越拉越长,把原来就不宽阔的河道挤占得仅剩下狭窄的过水河床。圈堤围城愈演愈烈,形成一场大张旗鼓的“圈堤运动”。
朱元璋的群众反腐运动缘何失败
作者:王厚明  来源: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身贫寒  上草  中国历史  继任者  布政  治吏  本境  吏胥  下诏  历史局限性 
描述:朱元璋由于出身贫寒,痛恨贪官污吏,在执政后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特别针对贪官制定了凌迟、枭首、阉割、诛族等酷刑。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里面填上草,并放在贪官继任者的衙门座位旁边,目的就是为了警示继任者。然而贪腐现象仍旧屡禁不止,朱
朱元璋的群众反腐运动为何失败
作者:王厚明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诰  朱元璋  中国历史  反腐  运动  老百姓  群众  贪官污吏  惩贪  衙门 
描述:朱元璋由于出生贫寒,痛恨贪官污吏,在执政后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连多用一张信纸在他眼里都算贪污。而且,朱元璋杀贪官的手段极其严酷,特别针对贪官制定了凌迟、枭首、阉割、诛族等酷刑,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里面填上草。并放在贪官继任者的衙门座位旁边,不得挪开,目的就是为了警示继任者。然而贪腐现象仍旧屡禁不止,朱元璋也哀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