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24)
期刊(317)
图书(8)
会议论文(5)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755)
明光名人录 (1)
按年份分组
2017(3)
2015(30)
2014(10)
2012(9)
2010(33)
2009(8)
2007(20)
2006(94)
2005(207)
1994(22)
按来源分组
珠海特区报(10)
中国城市经济(9)
-1(5)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
中国报道(1)
新华月报 上半月(1)
新华月报(天下)(1)
中外管理(1)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
财经杂志(1)
江泽民与汪道涵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壮烈牺牲  戴锡  汪道涵  青在  英雄事迹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地区  安置工作  并肩战斗  张爱萍 
描述:1976年7月唐山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当时身为一机部外事局主要负责人的江泽民全身心投入到职工的生活安置工作中。而他本人却没搭地震棚,就借住到汪道涵的家里。江泽民和汪道涵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
汪道涵和他的台湾朋友
作者:吴志菲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郁慕明  汪道涵  九二共识  大陆同胞  中共八大  经济区规划  两岸关系  中国国民党主席  海峡交流基金会  辜振甫 
描述:汪道涵(1915-2005),两岸关系战略思想家、政治家。安徽嘉山人(今安徽省明光市),1933年l月参加革命。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上海市政府顾问、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
张志军祭奠汪道涵
作者:暂无 来源:厦门日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据新华社电昨日上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汪道涵(海协会首任会长)之子汪致重的陪同下来到上海市青浦区福寿园,向长眠于此的汪道涵敬献花篮,表示深切缅怀。张志军说:“今天可以告慰汪老的是,两岸关系在屡经波折之后,终于在2008年实现了历史性转折,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呈现出日渐强劲的发展
汪道涵和他的台湾朋友
作者:吴志菲  来源:今晚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首次汪辜会谈汪道涵(1915-2005),两岸关系战略思想家、政治家。安徽嘉山人(今安徽省明光市),1933年1月参加革命。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上海市政府顾问、国务院上海经济区
张志军祭扫汪道涵墓园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据新华网2月13日报道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13日上午来到上海市青浦区,向长眠在福寿园的海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敬献花篮,表达深切缅怀。张志军表示,今天可以告慰汪老的是,两岸关系在历经波折
張志軍致祭汪道涵墓園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張志軍等向汪道涵墓獻花後鞠躬。新華社香港文匯報訊(記者沈夢珊上海報道)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昨天上午來到上海市青浦區的福壽園,向長眠於此的海協會首任會長汪道涵敬獻花籃,深切緬懷。昨天上午10時許,張志軍一行在汪道涵之子汪致重的陪同下,步入汪道涵靜靜安息的福壽園「文星苑」,他們人手一枝白玫
張志軍滬祭掃汪道涵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張志軍到上海市青浦區向長眠在福壽園的海協會首任會長汪道涵敬獻花籃,表示深切緬懷。(中新社)張志軍滬祭掃汪道涵墓兩岸和平可告慰汪老【香港中通社十三日電】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十三日到上海市青浦區,向長眠在福壽園的海協會首任會長汪道涵敬獻花籃,表達深切緬懷。他說,兩岸關係今日走上和平發展道路
张志军上海祭扫汪道涵墓园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張志軍到上海市青浦區向長眠在福壽園的海協會首任會長汪道涵敬獻花籃,表示深切緬懷。(中新社)張志軍滬祭掃汪道涵墓兩岸和平可告慰汪老【香港中通社十三日電】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十三日到上海市青浦區,向長眠在福壽園的海協會首任會長汪道涵敬獻花籃,表達深切緬懷。他說,兩岸關係今日走上和平發展道路
张志军向汪道涵墓园敬献花篮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快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13日上午来到上海市青浦区,向长眠在福寿园的海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敬献花篮,表达深切缅怀。他说,汪老是我们对台工作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老领导。他1991年出任海协会
汪道涵市长协商接收上海小三线:安徽省原省长王郁昭访谈录
作者:王郁昭 徐有威 邬晓敏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职工思想  小三线  文化大革命  上海市  毛泽东  改革开放  三线建设  协商  安徽省  皖南 
描述:时间:2011年9月26日地点:王郁昭北京寓所上海小三线的这些厂就是按照毛泽东有关三线建设的指示陆续来到皖南的。这些厂大都设立在交通闭塞的山区,生活条件很差,困难重重,干部职工思想也很不稳定,企业出现亏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许多厂处境困难,企业干部职工纷纷要求搬回上海,上海也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