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6)
(1)
(1)
按年份分组
2016(2)
2015(1)
2014(1)
2012(1)
2010(1)
2009(1)
2005(1)
按来源分组
中国农学通报(2)
-1(2)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
生物学通报(1)
东北农业大学(1)
核农学报(1)
不同基因型甜叶菊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品质比较
作者:赵永平 蔺海明 张恩和 何庆祥 魏玉杰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基因型  甜叶菊  光合速率  甜菊醇糖苷含量 
描述:为了筛选适宜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种植的甜叶菊及高光效育种材料,对引进的14个不同基因型甜叶菊种质资源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和甜菊醇糖苷含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甜叶菊整个生育期光合速率
不同基因型甜叶菊产量和甜菊糖苷含量研究
作者:赵永平 何庆祥 朱亚 张肖凌 钱永康 王致和 张秀华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基因型  甜菊糖苷含量  甜叶菊  产量 
描述:为了充分了解甜叶菊的生态适应性,为甘肃甜叶菊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从江苏、河北、安徽等地引进7个甜叶菊进行栽培比较试验,通过对参试基因型的生长特性、产量和甜叶菊糖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甜叶菊具有
甜叶菊品系“1096”离体培养及其UGT76G1基因的克隆
作者:董振红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甜叶菊糖苷  甜叶菊  组织培养  离体保存  基因克隆 
描述:我国甜叶菊品种是80年代初开始引种的,由于该植物自交不育异花授粉,几代杂合之后植株良莠不齐,需要筛选新的优良品种,同时需要改进种植方式。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不仅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还可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周年繁殖,在较短时间内即可繁育出大批种苗;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还将推动甜叶菊的遗传改良,弥补甜叶菊传统育种的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组织(WHO/FAO)所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在第63次日内瓦会议上认可了甜叶菊提取物使用的试行案。即人的体重每公斤每天可摄取0~2mg甜叶菊糖苷,同时规定糖苷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教学设计:还原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的数学研究历程
作者:卢江  来源:生物学通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还原  数学研究  教学设计  分离定律  生物学教材  基因  孟德尔  分离规律 
描述:现行的教材在编写时力图展现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就像一栋大楼,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而更重要的是再现大楼建造历程.这正是现行生物学教材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为了配合教材进一步再现孟德尔的研究历程
浙江省2002年2例柯萨奇B5病毒VP1基因特性分析
作者:葛琼 卢亦愚 严菊英 龚黎明 茅海燕 李敏红 黄世旺  来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菌性脑膜脑炎  柯萨奇B病毒  核苷酸序列  VP1区 
描述:目的:研究2002年浙江省病毒性脑膜脑炎病原CoxB5 病毒VP1区的基因特征。方法:用Hep-2和RD两种细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提取病毒RNA,再用RT-PCR扩增病毒VP1基因片断,对纯化
甜叶菊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基因组差异分析
作者:李雅婷 王红娟 向增旭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叶菊  基因组差异  ISSR  同源四倍体 
描述:为探究甜叶菊二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后得到四倍体的过程中,基因组序列的变化情况,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个甜叶菊二倍体及其5个同源四倍体株系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ISSR结果显示:从60个ISSR引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