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3)
期刊(63)
会议论文(4)
图片(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80)
人物名家 (48)
(2)
明光记忆 (1)
(1)
按年份分组
2015(5)
2014(13)
2009(12)
2008(16)
2007(5)
2004(2)
2001(1)
1995(2)
1993(2)
1983(3)
按来源分组
滁州日报(16)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3)
新历史(1)
都市(翻阅日历)(1)
人民文学(1)
学习月刊(1)
中外文摘(1)
报刊荟萃(非常关注)(1)
军事历史(1)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
李庙村农民正在给甜叶菊松土
作者:暂无 来源:济宁日报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任城区南张镇依托当地农民群众多年来形成的种植传统和技术优势,以郑庄管区等10多个村为中心,大力发展甜叶菊种植产业,努力使“甜叶菊之乡”愈叫愈响,农民口袋越来越鼓。图为李庙村农民正在给甜叶菊松土。(记者刘建新摄)
赣县农民利用甜叶菊废渣种植竹荪
作者:暂无 来源:新农民周刊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赣县茅店镇有着丰富的甜叶菊废渣资源,当地农民除将其用来作果树的肥料外,还将其用来作为培植高档绿色食品“真菌皇后”竹荪的优质基料。图为近日茅店镇农民叶光清展示自己所培植的竹荪。叶光清介绍说,现在竹荪的市场行情非常看好,每亩竹荪的年纯收入在8000元左右。特约记者朱建华摄影报道
东台12万亩甜叶菊农民尝甜头
作者:鲍宇 杨毅 许春红 李玲  来源:新华日报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东台12万亩甜叶菊农民尝甜头
从税收政策看朱元璋对农民自由度的把握
作者:王孟秋 张楠 何丽丽  来源:传承(中旬刊)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本    税收 
描述:农民是历史上的重中之重,民本思想也是历史留给后世的经验教训,但民本也是有度的.明初,由朱元璋实施的税收政策充分显示了他对民本思想的重视,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策也说明其对农民自由的给予并非无限的,而是有度的,正是把握好了自由度,才使得税收有其合理性与进步性.
洪武皇帝朱元璋与孤庄村三户农民(下)
作者:夏玉润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皇陵  中国古代史  洪武年间  朱元璋  凤阳县  皇帝  新书  刘氏  于洪武  农民 
描述:六报答旧恩朱元璋称帝后,对刘、汪、赵三家及孤庄村20家亲邻们进行了报答。在《凤阳新书?刘继祖传》一文中,编纂者用眉批的方式,记录了六次报答,文称"六报",现记述如下:一报:前文已叙,刘英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解佩剑
从税收政策看朱元璋对农民自由度的把握
作者:王孟秋 张楠 何丽丽  来源:传承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本    税收 
描述:农民是历史上的重中之重,民本思想也是历史留给后世的经验教训,但民本也是有度的。明初,由朱元璋实施的税收政策充分显示了他对民本思想的重视,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策也说明其对农民自由的给予并非无限的,而是有度的,正是把握好了自由度,才使得税收有其合理性与进步性。
洪武皇帝朱元璋与孤庄村三户农民(上)
作者:夏玉润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皇陵  洪武  濠州  朱元璋  凤阳县  碑文  皇帝  郑振铎  五四  农民 
描述:在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明皇陵内,有一块形制巨大的皇陵碑,碑文是由朱元璋亲自撰写的。朱元璋将这篇碑文授于诸子熟读,让子子孙孙"知保富贵"。万历皇帝曾"览之数遍,不胜感痛"。明朝郎瑛"伏读御制集中皇陵碑文,未尝不三叹三颂而已"。郑振铎亦云《皇陵碑》"是篇皇皇大著,其气魄直足翻倒了一切的记功的夸诞的碑文"。
明朝为什么会有那些事儿?:朱元璋和他的农民
作者:暂无 来源:法制博览(探索发现)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明朝为什么会有那些事儿?:朱元璋和他的农民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的经济政策
作者:黄半文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中国农民战争  元末农民战争  朱元璋  土地关系  农民起义军  发展史  屯田  陈友谅  恢复生产 
描述:十四世纪中叶元末农民大起义,历时十余年,峰烟遍地,各支义军一时并起,以风驰电掣之势推翻了元朝统治,由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统一了中国。朱元璋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他实行了正确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的经济政策
作者:黄半文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中国农民战争  元末农民战争  朱元璋  土地关系  农民起义军  发展史  屯田  陈友谅  恢复生产 
描述:十四世纪中叶元末农民大起义,历时十余年,峰烟遍地,各支义军一时并起,以风驰电掣之势推翻了元朝统治,由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统一了中国。朱元璋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他实行了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