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长治发现朱元璋六世孙内丘王朱恬熙墓碑
作者:范敏达  来源:太原日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近日从山西长治县文物博物馆获悉,在长治县信义村村后一在建公路工地施工时,施工人员发现了两块明代皇家墓志碑,墓主为朱元璋的六世孙内丘王朱恬熙。一块墓碑上刻着“皇明宗室内丘庄懿王圹志铭”,另一块墓碑的碑文是对碑主人内丘王朱恬熙生平的详细介绍,包括家世、性格、品行等。上图:墓志碑上的文字显示墓主是“
山西长治发现朱元璋六世孙内丘王朱恬熙墓碑
作者:暂无 来源:海南日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新华社太原7月19日电(记者王学涛魏飚)记者近日从山西长治县文物博物馆获悉,在长治县信义村村后一在建公路工地施工时,施工人员发现了两块明代皇家墓志碑,墓主为朱元璋的六世孙内丘王朱恬熙。记者看到,两块墓志碑大小基本相同,碑面成正方形,长和宽均约70厘米,只在碑的正面刻有碑文。一块墓碑上刻着“皇明宗室内
锦衣卫内幕 : 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接上期)遥想大朝会之时,天色朦胧,雾霭氤醺中,身着飞鱼服,腰配绣春刀的“大汉将军”一千多人鱼贯而出,手执銮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威武庄严,莫过于此。这些所谓的“大汉将军”,就是锦衣卫的属下,自然是表面风光的那一部分,在锦衣卫的设置中,有御椅、扇手、擎盖、幡幢、斧钺、
锦衣卫内幕: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接上期)当然也不能凉了敢于告发功臣不法行径的汪广洋的心,转过年来的洪武十年(1377年),汪广洋再次进入中书省,升任中书右丞相。然而这次升官才真正寒了汪广洋的心——这个右丞相的位子是胡惟庸腾出来的,胡惟庸在当年正式被任命为大明朝最高行政长官的职务——中书左丞相。昔日自己的辅佐官,现在爬上去当自己的
锦衣卫内幕 : 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接上期)屠杀的理由并不好找。事实上,外廷的大部分政府部门都由这个集团的人把持,即使在洪武十四(1381年)年成立了大理寺和都察院,和刑部一起并称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形成了大明朝廷正常的司法程序。但三法司的人多为儒士,办案定罪既无眼力也无效率,朱元璋觉得实在靠不住。靠得住
锦衣卫内幕 ? 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接上期)这一番争斗,朱元璋只在一旁看着,胡惟庸上蹿下跳的表演在他眼里和小丑没什么两样。此时的朱元璋,心里已经渐渐有了改组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的想法,但如此大动作非得有人祭血才行。胡惟庸做中书右丞相以后,收受贿赂、任意处分官员、截留奏章都是有的,但靠这些把柄来定他的罪,分量还嫌不够。虽然也有人弹劾胡
锦衣卫内幕: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接上期)闻听此事,朱元璋大感好奇,于是就在五月初二日从西华门摆驾出宫,前往胡府。然而皇帝的车队走了没有多远,突然看见一个人从道路旁边直冲出来,拦住了御驾。卫士们害怕此人是刺客,急忙冲上前去将其围住,拳打脚踢。然而这个人一手扳着马车,一手直指胡府,满脸是血也不肯松手。朱元璋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原来此
锦衣卫内幕 : 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接上期)对于这次重大外交失误,汪广洋根本就没反应过来,在朱元璋面前只是磕头而已,胡惟庸辩解说这种事情一向都是礼部负责,都是礼部的错。朱元璋又找来礼部官员和两位宰相当面对质,礼部官员面对两位宰相也毫不畏惧,说这种事我们已经给中书省打过报告了,是否上奏皇上得看中书省的意思啊,我们只是底下做事的怎么敢擅
锦衣卫内幕?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接上期)天威震怒,雷厉风行,大过年的,突然一下死了一个丞相、一个御史大夫和一个御史中丞。在胡惟庸死后发布的文告里,他的罪名是“擅权枉法”,罪行倒是一抓一大把,从肆意打压自己的对头到私扣奏章,从收受贿赂到专权独断,乃至于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几乎是无所不包。在大臣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到了正月十一日,
锦衣卫内幕 : 谁在逼朱元璋残酷斩杀功臣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阅读提示:胡惟庸,在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个不能回避的名字。在论述中国官制的汗牛充栋的论文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朱元璋一手炮制的“胡党”谋逆大案,使得丞相这个古老的官名在历史长河中彻底消失,也使皇权统治在明朝达到了顶峰。胡惟庸,在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个不能回避的名字。在论述中国官制的汗牛充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