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8)
报纸(11)
会议论文(4)
图书(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48)
山水风物 (12)
(4)
(2)
按年份分组
2015(7)
2014(3)
2013(3)
2012(1)
2011(6)
2009(8)
2007(4)
2000(1)
1994(1)
1985(1)
按来源分组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1)
传奇故事(下半月)(1)
各界(1)
党课(1)
人间(1)
廉政文化研究(1)
贵州民族研究(1)
中国监察(1)
快乐老人报(1)
大连法制报(1)
制度后的秘密:朱元璋和明朝法制建设
作者:当年明月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制度后的秘密:朱元璋和明朝法制建设
朱元璋的个性特点与明初法律制度
作者:王轶虹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个性特点  朱元璋  法律  人生经历 
描述:出身贫贱,崛起于草泽之间的朱元璋,其苦难的经历以及对元末群雄混战中权力之争和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经验教训的总结,且基于巩固朱氏皇朝万世一统的雄心大志,均成为塑造了他心理的矛盾和性格的多疑之因素,而这种个性特点也在明初的法律设计上留下了以重典、治吏和非人格化为特征的深刻烙印。
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作者:谭平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治官  朱元璋  姑息之政  内阁倾轧 
描述: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君主既要手握大权又要能享受做皇帝的乐趣是丞相制度必然存在的依据;然而来自元朝末年中国社会最底层、有着特殊心理状态的朱元璋为了使自己及其后代能永远大权独揽竟然废除了已沿袭一千多年的丞相
朱元璋的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作者:赵刚  来源:春秋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监察机构  明朝  朱元璋  中国历史  反腐败  制度建设  监察制度  贪官污吏  惩贪 
描述:谈到中国历史上惩贪官、反腐败最厉害的皇帝,恐怕要属明太祖朱元璋了。他不但苦口婆心地劝说属下要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也曾大开杀戒,用尽种种酷刑来对付贪官污吏们。此外,在制度建设方面,朱元璋也做得颇有成效。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设立了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都察院,将纪检、组织、公安、
从明初监察制度看朱元璋的制衡思想
作者:常缨  来源: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监察制度  制衡思想 
描述: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建立监察制度,其监察机构监察职能的实施,反映了朱元璋的制衡思想,这一思想有利有弊,其相互监督,独立行使监察权,廉洁官吏队伍的作法在客观上使洪武朝吏治焕然,并为明前期的政治清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朱元璋性格特征与建立极端专制制度的关系
作者:汪明  来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性格特征  专制统治 
描述:明王朝建立之后 ,朱元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使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端专制制度登峰造极。这固然有历史发展的原因 ,但也与朱元璋自身的性格特点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朱元璋的性格特征在其建立极端封建专制制度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朱元璋建立粮长制度 以良民治良民笼络粮长
作者:暂无 来源:华兴时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有关。秦汉时期税收实行“田租口赋力役”制度,田租要到实地估产,口赋则以年龄为标准交纳。汉末,连年战乱和灾
朱元璋:一个全面倒退的制度创立者
作者:侯杨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明太祖  君权至上  社会流动  朱元璋  司礼监  闭关锁国  商品经济  八股取士  空间流动  宰相制度 
描述:·编者按·本版3月19日发表了谢茂松博士《还原大明》一文。在这篇文章中,谢茂松博士对明朝的专制和晚期社会大流动等问题,给出了新的阐释,试图呈现历史更为复杂的面向。复旦大学侯杨方先生读到谢文后,不同意谢文的论点。我们相信,真理愈辩愈明,因此,又请侯先生撰写了下边这篇文章,以
朱元璋崛起的轨迹:明朝建立前朱元璋集团的人事与制度
作者:曹循  来源:兰州大学 年份:20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元璋  朱元璋集团  人事  制度  君臣关系 
描述:明朝建国前朱元璋集团内部人事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与朱元璋由小卒到皇帝的崛起有直接的关系。早期朱元璋军事集团内部存在三大矛盾:朱元璋与诸将同起草莽、诸将存在三大派系、诸将视部曲为私兵,因此朱元璋必须
朱元璋与明代荒政制度建设
作者:周致元  来源: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中期重臣马文升说:"太祖高皇帝所存者,仁民之心;所发者,恤民之政。凡遇水旱灾伤,百姓阙食,必蠲免税粮,复加赈济。虽丰收之年,犹度仓廪有余,去处量为减免。是以民皆家给人足而无冻馁之忧。"~①这段话虽含有溢美的成分,但对朱元璋救荒思想和措施的总结倒不失简洁明了。《明史·太祖本纪》中有一段史事很值得注意: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弟相继殁,贫不能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