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65)
会议论文(2)
报纸(2)
图书(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167)
人物名家 (3)
(2)
按年份分组
2014(4)
2013(16)
2012(10)
2007(9)
2006(11)
2005(10)
2003(3)
2000(5)
1985(2)
1979(1)
按来源分组
现代农业科技(16)
中国糖料(8)
安徽农学通报(7)
安徽林业科技(6)
园艺与种苗(2)
中华传奇(1)
水利渔业(1)
涟源地区农校科研组(1)
中华传奇 上半月刊(1)
植物保护(1)
甜叶菊引种试验
作者:林蒲田  来源: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198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测产  甜叶菊  试种成功  浸种  砂培  真叶  时移  引种试验  糖甙  干叶 
描述:1978年,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从日本引进甜叶菊,在北京试种成功。1979年春,我校从该所引来,也试种成功。并收获了一批种子。    甜叶菊原产南美洲巴拉圭,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片中含有6—12%糖甙。从叶片中提炼出来的糖甙绪晶,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制出的糖一般比蔗糖甜几倍或几十倍。甜叶菊一年可以收获4—5次,亩产干叶几百斤,高的千多斤。糖的昧道纯正,吃后有清甜、爽快的感觉,是一种极好的天然甜味剂,可用来取代容易引起病症的化学糖精。    据国外研究,甜叶菊糖不但无副作用,而且对许多种疾病有疗效
甜叶菊的压枝繁殖试验
作者:崔维雨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甜叶菊的压枝繁殖试验
小麦渍害的综合防治
作者:詹绍跃  来源:农技服务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症状  病因  渍害  防治  小麦 
描述:渍害是影响明光市小麦丰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防治渍害也是该市稻茬麦田春季管理的重点。总结了小麦渍害的症状、病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板栗疫病防治
作者:周祥华  来源:安徽农业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病斑  波美度  板栗疫病  石硫合剂  发生规律  子囊壳  菌丝层  分生孢子器  子囊孢子  板栗林 
描述:板栗疫病,又称板栗干枯病、溃疡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苗木、结果树都可受到侵染,轻的导致造林成活率下降、结果量降低,重的则使造林失败或整片栗林绝收。明光市西桃园林场,为了改变以前林种单一的局面,积极发展经济林种,从1998年起,在场部作业区的大沙塘片,营造300余亩板栗林,并于2000年春进行嫁接。在引进接穗时,不慎把板栗疫病带入境内,于2001年4月下旬,在嫁接板栗林中发现不少植株死亡,一部分植株上枝干枯死量大,还有一部分植株的枝条发芽较晚,长出的叶子发黄,部分叶缘枯焦,树势生长衰弱。经2001年5月上旬
小麦渍害的综合防治
作者:詹绍跃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苗率  小麦苗期  根系发育  吸收功能  抽穗期  灌浆期  千粒重  有效穗  渍害  功能叶 
描述:一、症状小麦受渍害后,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时造成脱水凋萎或死亡,因此渍害又称作生理性旱害。小麦从苗期至扬花灌浆期都可发生渍害,小麦苗期受害,种苗霉烂,成苗率低,分蘖延迟,根系不发达,苗小叶黄;拔节抽穗期受害,上部的3片功能叶分别比健株短20%、30%、36%,有效穗减少40%;扬花灌浆期受害,小麦功能叶早衰,穗粒数少,千粒重降低,出现高温高湿早熟,严重的
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卢清会 戴秀霞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症状  枣疯树  发生规律  防治 
描述: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
鸡肌胃糜烂病的防治
作者:林贤传  来源:安徽农业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肉用仔鸡  出血性炎症  饲料  营养不良  肠道内容物  环境条件  劣质鱼粉  肌胃糜烂病  寄生虫病 
描述:1.病因本病多发于肉用仔鸡和5月龄以下的蛋用鸡。主要原因是饲料中的鱼粉或干鱼质量低劣或者比例过大。鱼粉如果腐败、发霉、变质或掺假,会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协同引起肌胃糜烂。饲料中营养缺乏或环境条件不良
芦蒿白绢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王绕成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病原  防治措施  芦蒿  白绢病 
描述:随着芦蒿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芦蒿白绢病发生也越来越重.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从耕作制度,防治药剂等方面提出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
鸡球虫病及其防治
作者:林贤传  来源:安徽农业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雏鸡  成年鸡  克泻痢宁  生长发育  鸡球虫病  配合饲料  死亡率  流行特点  急性型  饲养管理 
描述:鸡球虫病是由寄生在鸡肠道内的各种球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流行广泛,一般以15~50日龄的小鸡最为易感,且患病严重,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是养鸡业中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1.流行特点本病以春、夏两季
家畜“猝死病”的防治
作者:周宏赞 张斌 王兆明  来源:中国兽医杂志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农户  发病数  致死率  猝死病  三界  死亡  防治  家畜  流行情况 
描述:自1988年以来,我市的柳巷、太平、潘村、浮山、桥头、苏巷、三界、涝口、明光等乡、镇的部分村、队出现了猪、牛、羊、犬等多种家畜共患的一种疾病,死亡快,致死率高。据统计,我市1988年此类病死的生猪仅100多头,而1994年,死亡猪约达1500多头,牛100多头,犬60多只,羊30多只,给广大农户及城镇居民户带来严重损失。由于该病目前在我国还未作出最后诊断,暂称为家畜猝死病。一、流行情况 80年代末,本病在我市的沿淮河的一些乡、镇即已出现。因发病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