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小麦渍害的综合防治
作者:詹绍跃  来源:农技服务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症状  病因  渍害  防治  小麦 
描述:渍害是影响明光市小麦丰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防治渍害也是该市稻茬麦田春季管理的重点。总结了小麦渍害的症状、病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板栗疫病防治
作者:周祥华  来源:安徽农业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病斑  波美度  板栗疫病  石硫合剂  发生规律  子囊壳  菌丝层  分生孢子器  子囊孢子  板栗林 
描述:板栗疫病,又称板栗干枯病、溃疡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苗木、结果树都可受到侵染,轻的导致造林成活率下降、结果量降低,重的则使造林失败或整片栗林绝收。明光市西桃园林场,为了改变以前林种单一的局面,积极发展经济林种,从1998年起,在场部作业区的大沙塘片,营造300余亩板栗林,并于2000年春进行嫁接。在引进接穗时,不慎把板栗疫病带入境内,于2001年4月下旬,在嫁接板栗林中发现不少植株死亡,一部分植株上枝干枯死量大,还有一部分植株的枝条发芽较晚,长出的叶子发黄,部分叶缘枯焦,树势生长衰弱。经2001年5月上旬
小麦渍害的综合防治
作者:詹绍跃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苗率  小麦苗期  根系发育  吸收功能  抽穗期  灌浆期  千粒重  有效穗  渍害  功能叶 
描述:一、症状小麦受渍害后,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时造成脱水凋萎或死亡,因此渍害又称作生理性旱害。小麦从苗期至扬花灌浆期都可发生渍害,小麦苗期受害,种苗霉烂,成苗率低,分蘖延迟,根系不发达,苗小叶黄;拔节抽穗期受害,上部的3片功能叶分别比健株短20%、30%、36%,有效穗减少40%;扬花灌浆期受害,小麦功能叶早衰,穗粒数少,千粒重降低,出现高温高湿早熟,严重的
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卢清会 戴秀霞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症状  枣疯树  发生规律  防治 
描述: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
鸡肌胃糜烂病的防治
作者:林贤传  来源:安徽农业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肉用仔鸡  出血性炎症  饲料  营养不良  肠道内容物  环境条件  劣质鱼粉  肌胃糜烂病  寄生虫病 
描述:1.病因本病多发于肉用仔鸡和5月龄以下的蛋用鸡。主要原因是饲料中的鱼粉或干鱼质量低劣或者比例过大。鱼粉如果腐败、发霉、变质或掺假,会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协同引起肌胃糜烂。饲料中营养缺乏或环境条件不良
芦蒿白绢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王绕成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病原  防治措施  芦蒿  白绢病 
描述:随着芦蒿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芦蒿白绢病发生也越来越重.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从耕作制度,防治药剂等方面提出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
鸡球虫病及其防治
作者:林贤传  来源:安徽农业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雏鸡  成年鸡  克泻痢宁  生长发育  鸡球虫病  配合饲料  死亡率  流行特点  急性型  饲养管理 
描述:鸡球虫病是由寄生在鸡肠道内的各种球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流行广泛,一般以15~50日龄的小鸡最为易感,且患病严重,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是养鸡业中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1.流行特点本病以春、夏两季
家畜“猝死病”的防治
作者:周宏赞 张斌 王兆明  来源:中国兽医杂志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农户  发病数  致死率  猝死病  三界  死亡  防治  家畜  流行情况 
描述:自1988年以来,我市的柳巷、太平、潘村、浮山、桥头、苏巷、三界、涝口、明光等乡、镇的部分村、队出现了猪、牛、羊、犬等多种家畜共患的一种疾病,死亡快,致死率高。据统计,我市1988年此类病死的生猪仅100多头,而1994年,死亡猪约达1500多头,牛100多头,犬60多只,羊30多只,给广大农户及城镇居民户带来严重损失。由于该病目前在我国还未作出最后诊断,暂称为家畜猝死病。一、流行情况 80年代末,本病在我市的沿淮河的一些乡、镇即已出现。因发病数量
话题转移式结构混乱之对策
作者:汪志芳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逻辑规律  短语结构  物质外壳  思想过程  迷惑性  陈述对象  建筑材料  语法规则  结构转换  移式 
描述:话题转移式结构混乱是一种语病隐蔽性极强的病句类型,表现为陈述未完,陈述对象却已发生改变,造成若干分句前言不搭后语,往往"前言"与"后语"又有一定联系,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一、记忆及思维习惯的影响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而构成的完整体系,词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言语的感知和理解是在感知语言的物质外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而掌握语义即掌握语言所表达的思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