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5)
会议论文(2)
报纸(2)
图书(2)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24)
人物名家 (18)
(6)
(3)
(1)
按年份分组
2016(11)
2015(3)
2014(7)
2012(1)
2007(1)
2006(1)
1999(2)
1997(2)
1986(2)
1985(2)
按来源分组
-1(10)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安徽林业(2)
人民论坛(1)
领导文萃(1)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1)
现代农业科技(1)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
现代领导(1)
新课程(中旬)(1)
论朱元璋治理南方各族的政策
作者:范植清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洪武  多民族国家  明朝  朱元璋  治理  贵州  云南行省  广西  边疆民族地区 
描述: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和治理,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他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施政策略,政策措施,都很值得后世研究和借鉴。本文就其治理南方各族问题,作些探讨。
论朱元璋治理南方各族的政策
作者:范植清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同化  朱元璋  治理  酋长  贵州  民族地区发展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矛盾  云南  礼乐教化 
描述:三朱元璋治理南方各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还要注重“文德以化远人”,“非惟制其不叛,重在使其无叛”,使之“礼乐教化,同于中国(指中原。下同——笔者注)”。就是说要采取一些施“恩”予“惠”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以期达到民族同化,利于王朝中央治理的目的。这是朱元璋治理南方各族政策
朱元璋如何进行“软治理
作者:暂无 来源:焦作日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朱元璋认为,如果民间的风俗败坏了,老百姓都不知道向善,社会流行着坏的风气,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为推行教化,朱元璋费尽了心思。他把教化推行到最基层,用简单易懂、易于实行的方式,让百姓普遍接受教育。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太祖朱元璋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他为了整顿社会秩序,立纲陈纪,不惜使用严刑峻法,虽
朱元璋如何进行“软治理
作者:毛佩琦  来源:甘肃日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太祖朱元璋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然而,朱元璋并非只依靠刑罚,相反,他特别重视教化,强调风俗道德的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整治。他说:“治道必先于教化,民俗之善恶,即教化之得失也。”如果不把教化这个根本抓住,致使“风凌俗替”“民不知趋善,流俗为恶,国家于长治久安,不可得也”。把教化民众放在第一
浅析明光市洼地生态治理
作者:许光凤 张本华  来源:江淮水利科技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沿河湖洼地  对策  生态治理 
描述:沿河湖洼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明光市沿河湖洼地为例,分析了沿河湖洼地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沿河湖洼地治理和保护的对策。
松材线虫病的综合治理
作者:薛忠高  来源:中国林业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企业管理  事业单位  国有林场  治理  滁州市  安徽省  明光市 
描述:安徽省明光市管店林业总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境内,现系滁州市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内部实行企业管理。总场现下辖三界、老嘉山、管店、卞庄、石门山、红心6个国有林场。以及石英矿和滁州经销公司。全场林区地跨滁州市下辖的明光市、凤阳县、定远县三县(市)。各林场分别创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总场则成立于1981年。1985年以前由安徽省林业厅直属,1969年以前则由国家林业部直属。总场范围内驻设有三界、管店、石门山3个林业派出所。
七里湖综合治理前后
作者:东至县血防站  来源:安徽卫生志通讯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七里湖综合治理前后
浅析明光市洼地生态治理
作者:许光凤 丁学所 张本华  来源:华北七省(市)水利学会协作组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沿河湖洼地  对策  问题  生态 
描述:沿河湖洼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明光市沿河湖洼地为例,分析了沿河湖洼地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沿河湖洼地治理和保护的对策。
朱元璋治理乡村社会的理念与措施
作者:陈梧桐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民为本  朱元璋  治理  贫富关系  乡村社会  锄强扶弱 
描述: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面对广大农村经济残破、吏治腐败、豪强横行、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安民为本"和"锄强扶弱"的主张,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重建基层组织,稳定乡村秩序;休养生息,恢复与发展生产;普施教化,明礼导民;定律绳顽,严惩贪官污吏与豪强劣绅。这些措施有效地协调了农村的贫富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收到由乱至治的效果,促成明前期盛世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