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淮河沿线安徽段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赵定涛 洪进 周荣庭 吴强  来源:乡镇经济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  乡镇企业  农业资源  教育投入  农业经济结构  安徽 
描述:淮河沿线安徽段是指在安徽境内与淮河干流直接相接的地区,包括阜南县、颍上县、霍邱县、寿县、淮南市(含凤台县)、蚌埠市(含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凤阳县、明光市,共计12个县(市)。1996年,这一地区的总人口为1202.46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 第2卷
作者:王韶  来源:北京:华龄出版社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经济战略  政论  中国  经济发展 
描述: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 第2卷
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豆业升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策  现状  问题  内涵  林业可持续发展 
描述: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目前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对策,目的在于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锁一兵 王荣国  来源:2007年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会议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development  measures  sustainable  forestry 
描述:我国正处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过渡时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林业发展的核心理论.针对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我们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等各个层次,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浅析
作者:耿玉和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资源  教学  人的需求  进步意义  高中地理  需求能力  时间维度  “可持续发展” 
描述:高中地理中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是比较难的,我是这样帮助学生学习的: “里约宣言”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的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
持续给力农田水利建设
作者:杨柳  来源:江淮法治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大代表  人代会  组成人员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明光  水利事业  人大常委会  农田水利建设  高度重视  农田水利工程 
描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去年以来,明光市人大常委会将督办代表提出的有关水利建设的议案与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相结合,切实加强监督和推动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光地处江淮分水岭,依山傍水。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市乡河道防洪标准较低,田间工程不配套,防汛防旱形势严峻。广大人大代表对此非常关注,连续三年在市人代会上提出议案,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在督办议案的同时,将水利工作作为人大监
土壤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 土壤科学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作者:中国土壤学会  来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关系  可持续发展研究  土壤科学 
描述:170505
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中国 安徽卷
作者:郭培章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合  来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描述:本卷介绍了安徽省所辖各区县经济发展的概况。内容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政治、经济、环境卫生、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
持续发展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作者:朱俊芳  来源:地球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  应用型 
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重点问题。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以学习环境治理的理论为重点。因此这些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他们只懂得环保知识与理论,无法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在工作时出现这样的问题:空有理论,不会实际操作;知识不全面,工作范围窄。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用人单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用人单位着重培养;外出学习或者聘请专家。
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作者:王荣国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对策  林业 
描述:我国正处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过渡时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林业发展的核心理论。针对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等各个层次,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