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汉语比喻中负载的汉文化信息
作者:吴继光 王洪梅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方人  汉民族  天狗  汉族人  汉语  比喻  汉文化  本体  价值观念  汉人 
描述:比喻是用喻体来描绘本体,当人们选用某一喻体来作比时,心目中就已经形成了对它的判断——或丑、或美、或褒、或贬,这些判断无不体现出人们的价值观念。 不同的民族在生活习惯、思想文化、心理感情方面存有很大的差异性,因而对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比喻中通过本体和喻体间相似的选择,深刻地体现出这一点。同样形容“笨”。汉民族说“笨得象头猪”,英国人说“笨得象只鹅”,俄罗斯民族则认为“母鸡一样笨”的人是无可救药的。汉民族将有情人喻作“鸳鸯”,维族人则认为情人犹如布谷鸟。多数民族都以为姑娘美若鲜花,阿拉伯人则以为月亮一样的
朱元璋的“中原”观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作者:陈辉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洪武正韵》  官话正音  汉语  中原 
描述:为显示其统治中国的合理性以及为择地建都寻找理据,并为恢复汉人的礼乐文物制度正名,朱元璋在立国前后对"中原"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对《洪武正韵》的命运乃至整个明朝的汉语官话产生了重大影响。《洪武正韵》与《明太祖集》诗歌分韵的一致性表明,《洪武正韵》中的所谓"中原雅音"实际上是朱元璋的家乡口音,其本人从"建业(南京)非中土"到"江左(南京)乃道里之均"的观念转变,使以南京音为代表的江淮方言成为官话基础,以致丽末鲜初的朝鲜使臣与通事们的汉语集体失效,只有移民自江左地区的偰长寿一人的汉语为朱元璋所称道,偰长寿因
试析朱元璋的史情结
作者:朱志先 张霞  来源:滁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书》  朱元璋  汉史情结 
描述:布衣出身的朱元璋一生嗜读史书,对《汉书》尤其爱好。这都缘于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及其性格所致,通过探讨其史情结的表现,进而发掘他这种嗜好对明代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朱元璋与明代的汉语规范
作者:徐金娟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元璋  明代  汉语  规范 
描述:语言的规范和统一是巩固中央政权的重要条件。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以后,十分重视语言的规范和统一问题,直接干预语言的规范化工作。他组织学者编纂韵书,确定汉语语音规范的标准,对清末民初的统一国语运动具有奠基作用;对汉语书面语进行规范,其标准是“明白易知”,对白话文学进入汉语书面语具有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发明汉字大写数字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博览(文史)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  汉字  朱元璋  发明  “一”  大写数字  贪官污吏  “二” 
描述:明朝以前,人们记账都是使用“一二三”等汉字和自己创造的一些简单符号,这种记数的方法简单实用。但这些数字最大的缺点就是简单,所以容易涂改。这就让一些贪官污吏有了可乘之机,比如把“一”改成“二”、“三”、“六”、“七”,把“三”改成“五”,再加上字迹潦草一些,想辨出真伪真是难上加难。[第一段]
朱元璋忌“丑” 刘庆 搜集整理■
作者:暂无 来源:皖南晨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朱元璋龙袍一上身,就翻脸不认穷弟兄啰!何止这些,连他当年讨饭、放牛、做和尚等等的经历,也被看作是“丑事”,忌讳人家再提起它。传说朱皇帝在老家凤阳,有两个从小结拜的弟兄。老哥姓张,老弟姓王。他们也听说朱元璋的这些闲话,但各有所见,那老张在药店做伙计,直心实眼,绝不把甘草当黄芪卖,他相信老弟朱元璋当年斩
现代汉语"用事成分"研究
作者:吴继光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法  用事动词  现代汉语  用事成分 
描述:该文提出了quot;用事成分quot;的概念.所谓quot;用事成分quot;,指施事者在动作的实现过程中所利用、所凭借、所耗费的相关事物,参照常用的施事、受事等术语,我们把它称为用事成分,简称quot;用事quot;.
关于《寻找朱元璋》汉朝翻译实践报告
作者:丁一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关于《寻找朱元璋》汉朝翻译实践报告
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评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
作者:吴继光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法专题  传统语法  《史稿》  几个问题  勾划出  汉语语法研究  北京口语  汉语语法学史  描写语法学  语法理论 
描述:邵敬敏的《汉语语法学史稿》1990年11月出版(上海教育出版社,以下称《史稿》),我于去年夏天得以拜读。读后,颇有收益。适巧,我自己近几年为研究生讲了两轮“汉语语法学史”课,也形成了一些想法。凑到一起,草成此文,一方面算是对《史稿》的评论,另一方面,借机求教于敬敏兄和其他方家。 一、“史”的脉络与论著的评述 汉语语法学史,既然为“史”,就应该勾划出历史的发展脉络。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如此简单。语法学史的作者,面对的是汗牛充栋的学术文献,要写成“史”,勾划出
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评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
作者:吴继光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法专题  传统语法  《史稿》  几个问题  勾划出  汉语语法研究  北京口语  汉语语法学史  描写语法学  语法理论 
描述:邵敬敏的《汉语语法学史稿》1990年11月出版(上海教育出版社,以下称《史稿》),我于去年夏天得以拜读。读后,颇有收益。适巧,我自己近几年为研究生讲了两轮“汉语语法学史”课,也形成了一些想法。凑到一起,草成此文,一方面算是对《史稿》的评论,另一方面,借机求教于敬敏兄和其他方家。 一、“史”的脉络与论著的评述 汉语语法学史,既然为“史”,就应该勾划出历史的发展脉络。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如此简单。语法学史的作者,面对的是汗牛充栋的学术文献,要写成“史”,勾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