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86)
报纸(85)
图书(15)
新闻(12)
会议论文(10)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山水风物 (193)
人物名家 (84)
(46)
(38)
(33)
(15)
按年份分组
2013(37)
2012(24)
2007(14)
2006(17)
2005(7)
2001(8)
1995(3)
1993(2)
1986(3)
1985(3)
按来源分组
现代农业科技(5)
安徽商报(3)
宁波日报(2)
大河报(2)
安徽农业(2)
宜宾日报(1)
中国社会导刊 下期(1)
中国社会导刊(1)
职业技术教育(1)
新华社新闻稿(1)
汪道涵的最后岁月
作者:暂无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汪道涵,生于1915年,安徽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汪道涵先后担任过不同角色的党政军职务,政治阅历相当丰富。改革开放之后,汪道涵曾任上海市市长等职。1991年12月16日
汪道涵卸任当教授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社新闻稿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汪道涵卸任当教授
汪道涵卸任当教授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汪道涵卸任当教授
朱元璋用教育反贪的前前后
作者:张宏杰  来源:中国社会导刊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史  朱元璋  人民群众  教育  反贪  官员  帝国  腐败现象 
描述:为了彻底消灭腐败现象,建设一支纯而又纯的官员队伍,朱元璋也想到了求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洪武中叶,大明帝国里发生了一件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皇帝号召底层民众起来,造官僚阶级的反。
朱元璋用教育反贪的前前后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社会导刊 下期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朱元璋用教育反贪的前前后
朱元璋血腥诛杀功臣的背后
作者:暂无 来源:宜宾日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同是开国皇帝,刘邦、刘秀、司马炎、李世民、赵匡胤等相对来说宽容大度,能善待功勋。然而他中晚年却导演了一幕幕暴行,这是因为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在作怪,进而导致了人格的扭曲,这一点史家基本达成共识。终朱元璋一生,其生活轨道是由卑贱走向富贵,而其心路历程却是由
朱元璋,从游民到帝王以后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快报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的家庭,当过游丐和游方和尚,应该说是个典型的游民。他经历多,对人间社会的情伪利弊有较深刻的认识,因此,他登上帝位以后,处于下位的臣民们也很难欺骗他,而且,他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比他英勇果敢、比他有谋略有文化的文臣武将。从朱元璋的经历说,他应该有较为浓重的游民意识,我们可以想见,在他
结束『汪辜会谈』 汪道涵返抵北京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结束『汪辜会谈』 汪道涵返抵北京
朱元璋的管理怪招
作者:暂无 来源:人力资源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多年以后,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回忆起江湖上那些事儿,认为自己赢在“仁义”。说当时群雄并起,张士诚有钱,陈友谅有兵,他朱元璋什么都没有,有的是信义,不好杀人,与兄弟同心共济。可是朱元璋是典型的“一阔就变脸”,他打江山时,重情重义,一旦坐江山,就翻脸不认人,什么礼贤下士,不好杀人,江湖义气,统统见鬼去。他把
科举成“永制”:朱元璋试行荐举的选择
作者:李兵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举  朱元璋  荐举 
描述:在征伐期间或甫国初定之时,朱元璋将荐举作为选材的主要手段。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诏停用荐举,以科举作为基本选士制度。但科举中式者多为没有实际行政能力的年轻书生,因此他认为科举不如荐举,下诏停罢科举、使用荐举。随着荐举制度的推行,朱元璋逐渐认识到:荐举无法实现选拔真才的目的,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客观评价的标准;而科举却在牢笼英才、笼络士子之心、稳固统治秩序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再次恢复科举,科举被确立为"永制",成为明代选士的基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