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7)
报纸(42)
会议论文(3)
图书(3)
新闻(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人物名家 (46)
山水风物 (44)
(3)
(2)
(2)
(1)
按年份分组
2016(19)
2015(6)
2014(4)
2010(7)
2009(12)
2007(6)
1999(2)
1997(1)
1994(1)
1989(2)
按来源分组
-1(8)
滁州日报(7)
前线(1)
科技信息·探索与发现(1)
食品与健康(1)
现代交通管理(1)
公路(1)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雨花(1)
香港文汇报(1)
元青花曾被朱元璋“清剿”过?
作者:吴正伦  来源:中国文物报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元青花曾被朱元璋“清剿”过?
吴棠与晚清“东南三大政”
作者:顾建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2年卷)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棠,字棣华,号仲仙或仲宣、春亭,安徽泗州盱眙(今属江苏)人。生于嘉庆十八年,卒于光绪二年。道光二十四年以举人大挑知县分发南河,历任桃源、清河等县。咸丰二年署邳州知州。十年,任淮海道、徐州道、淮徐道,帮办江北团练及徐宿军务。十一年,授江宁布政使兼署漕运总督。同治二年补授漕运总督。五年十月调任闽浙总督,六年十二月迁四川总督,直至光绪二年卒。东南三大政,"曰漕,曰盐,曰河"。~①漕运、盐政和河工
吴棠与三次清河之危
作者:顾建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年卷)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棠(1813~1876年)是晚清"中兴"时期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由举人大挑一等,掣签南河负责河工,更由知县升至漕运总督,一直在江北剿捻。其权力鼎盛时期,以漕运总督节制所有江北文、武各员及军务、地方一切事宜,江北粮台的筹饷以及饷项的支配都由其负责。在曾国藩、李鸿章因剿太平军和捻军而总督两江或巡抚江苏之时,吴棠一直掌控着江北淮、
吴棠和三次清河之危
作者:顾建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三届青年学术讨论会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棠和三次清河之危
海协会长汪道涵离京抵新加坡   将于27日28日与台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会谈
作者:傅旭姚小敏吴明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要携手开发汪道涵、韩哲一、杨堤、王兴等来我市考察,张敬涛陪同本报讯5月4日6日,上海市政府顾问汪道涵,全国政协常委韩哲一、杨堤、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兴等一行11人来我市考察。原山东省副省长张敬涛陪同。汪道涵曾任上海市市长,韩哲一、杨堤曾分别任上海市委书记、副书记。汪道涵一行在市
朱元璋的两通军令——兼论清人的烦琐考证
作者:承名世  来源:文物 年份:197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末农民战争  军令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朱元璋  高邮  罗士琳  江淮省  上海博物馆  无名氏  考证 
描述:朱元璋给徐达的两通军令手迹——《安丰令》和《高邮令》,是上海博物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整理藏品时发现的。朱元璋的这两通军令分别用两张白皮纸写成,拼接装裱成一个手卷,纵36.2、横74.4厘米。第一通军令,我们把它定名为《安丰令》,第一行有缺损;第二通定名为《高邮令》,中间部分个别字句也有残缺。但两通军令的整个内容都比较完整(图版柒)。在两通军令的后面,附有清人罗士琳写的《元无名氏书考》。考证者大搞烦琐哲学,旁征
汪道涵、万海峰、傅奎等“关于捐助高敬亭希望小学倡议书”
作者:暂无 来源:大江南北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
描述:汪道涵、万海峰、傅奎等“关于捐助高敬亭希望小学倡议书”
明光清史名人吴棠淮安公祠开馆
作者:暂无 来源:皖东晨刊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光清史名人吴棠淮安公祠开馆晨刊讯9月22日,江苏淮安市隆重举行“吴公祠”开馆仪式,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底蕴和明光历史名人、晚清封疆大臣吴棠的风采。吴棠为明光市三界人,任官三十余年,历封疆大臣16年,是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疆臣,是皖东清史上唯一的封疆大臣,安徽清史上屈指可数的名人,是明光独有的人文资
圣旨到!今起去江都穿越明清 以“奉天承运”开头始于朱元璋
作者:王德蓉 陶敏  来源:扬州晚报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正统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圣旨圣旨真迹局部江都博物馆特别引进的《紫气东来圣旨驾到——徐州圣旨博物馆馆藏圣旨精品展》,将于6月22日-7月21日与公众正式见面。据悉,此次展览,展品尽显明清两代金碧辉煌的皇家风范,将让观众了解到明清诰、敕命圣旨发展的脉络,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感悟明清宫廷文化。明清圣旨真迹今亮相
冬至,刘伯温请朱元璋吃豆腐为啥?因为他“一二白”
作者:暂无 来源:金陵晚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题语昨天是冬至。老南京冬至的习俗有很多,现在已经简化为“烧包数九吃豆腐”。“烧包”在老南京人的说法里,就是烧一包一包的纸钱。此举意在祭奠先祖。而“数九”则是一个歌谣,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只能“屈指”度日,通过对于天气寒暖、物候以及人事物事的观察,创作了九九歌,广泛流传,以数九消寒。焦海洋绘冬至必吃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