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汪道涵:两岸关系的卓越开拓者
作者:周瑞金  来源:世界杂志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拓者  汪道涵  两岸关系  “九二共识”  卓越  汪辜会谈 
描述:汪老一生从事革命, 经历丰富,贡献良多。但他晚年担任海协会长14车间,致力于两岸事务而创造出的业绩,从“九二前密谈”到“九二共识”,从九三“汪辜会谈”到九八“汪辜会晤”,这应当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也是他留给两岸国人最出彩的华章。他对两岸人民的共同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怀与使命感,在人生最后岁月里,无私无我地奉献投入, 毫无个人的利益算计。其人品、气质、胸怀、意志, 其学养、历练、视野、风度,不但在同侪中卓然拔萃,在后来者中恐也难以超越。
治国之道 在于得人——怀念汪道涵同志
作者:万学远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同志  汪道涵  治国之道  爱人  瑞金医院  怀念 
描述:“治国之道,在于得人。”这是2005年12月15日,汪道涵同志去世前9天,我和我爱人去瑞金医院看望他,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那天下午,汪老精神很好,和我们谈了近1个小时。我讲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在
汪辜会谈世纪绝唱 促统英杰佳话长存——深切悼念汪道涵先生
作者:冯利发  来源:统一论坛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汪道涵  华侨华人  海峡两岸  两岸关系  和平统一  关系发展  汪辜会谈 
描述:汪辜会谈世纪绝唱 促统英杰佳话长存——深切悼念汪道涵先生
汪道涵向台湾同胞问候新年排除障碍 克服困难 走向统一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对台工作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汪道涵  台湾  两岸关系  中国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描述:汪道涵向台湾同胞问候新年排除障碍 克服困难 走向统一
汪道涵:两岸关系的卓越开拓者
作者:周瑞金  来源:现代阅读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拓者  汪道涵  上海  记者  市长  两岸关系  《解放日报》  评论员 
描述:2005年12月24日上午获悉汪道涵先生仙逝噩耗,万分悲痛,先生之音容笑貌,对我之关爱指导,历历在目,不胜感慨,不尽思念。汪老1980年与陈国栋、胡立教同志一起受中央之托,从北京来上海担任主要领导
汪道涵关心上海爱建公司发展
作者:范永进  来源:世纪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翔千  汪道涵  经济界人士  书法体  经济发展战略  上航  刘靖基  金融大厦  服务事业  创新局面 
描述:2016年2月,上海爱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迁入位于徐汇区肇嘉浜路上的新办公大楼"爱建金融大厦",大楼东西两侧的"爱建金融大厦"六个书法体大字苍劲有力、气度不凡,正是从汪道涵为上海爱建公司的书法题词中集字而成。汪道涵主政上海期间,曾在不同阶段为爱建公司题词,如"大力发展爱建金融服务事业""发扬爱国
纪念汪道涵百年诞辰
作者:刘苏闽  来源:大江南北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下工作  副主任  华东军区  县委书记  汪道涵  上海交通大学  抗日民主政权  百年诞辰  政治对话  机械工业部 
描述:纪念汪道涵百年诞辰
汪道涵:家乡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作者:王业有 江礼尧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乡人民  江淮大地  汪道涵  中国近代史  英才辈出  自身道德修养  嘉山县  导淮  汉溪  国家安危 
描述:江淮大地自古英才辈出,在中国近代史上,汪道涵的名字当之无愧列在其中。汪道涵原名汪导淮,意为立志疏导淮河造福人民。后在其父亲汪雨相的启发下,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更名为:道涵,意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汪道涵老市长去昆山考察
作者:肖万全  来源:世纪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苏昆山  纪念活动  上海办事处  汪道涵  开发区管理  事务所所长  耀光  家亲  经济发展  “中国式” 
描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碰到了一些问题,影响到地方上的经济发展,正在建设中的昆山经济开发区面临的困难更大。因为江苏省没有给昆山经济开发区颁发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出生证”。也就是说,它仅仅是县一级的经济开发区,它所制定的是自己的“土政策”,江苏省可以承认,也可以不承认,更不用说国务院承认还是不承认。外商到中国投资办厂,先看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稳
高擎思想的火炬:纪念汪道涵市长百年诞辰
作者:周汉民  来源:中外书摘(经典版)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  汪道涵  纪念  市长  法学博士  百年诞辰  瑞金医院  火炬 
描述:记得2005年12月中旬,汪市长早已重病在身,我再次去瑞金医院看望他。看到香港中文大学刘遵义校长不久前特意为汪市长送来的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证书和墙上挂着的博士袍及博士帽,感慨万端。